24考研阶段八大谣言,你信了吗_考生_复试_复习







原标题:24考研阶段八大谣言,你信了吗?





今天给考研小白们,



分享几个考研圈广为流传的谣言!



如果你也曾听说,



那千万别信!











谣言一:名校都存在歧视本科的现象



从985或财经类名校的历年录取名单来看,多数录取考生的本科院校都是非名牌高校,其中本科为双非院校的考生占很大的比例,因而不存在绝对的歧视。



很多人眼中的“歧视”,可能是对于本校考生校外考生相比较而言,本校考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或教师比较了解,复试中在与导师沟通和联系方面拥有信息主导权和优势,而且认为导师更加喜欢本校的考生。



此外,大家担心名校会有歧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自己本科院校的动摇和不自信。其实考研是一场相对公平的竞赛,相对于是否出身名校,导师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只要足够优秀就能够成为佼佼者。当然,有些同学确确实实也会遇到某些歧视的高校,但几率还是比较小的。



谣言二:考研根本不需要长时间准备



其实我们不能简单类比,很多人的学习习惯、知识吸收能力和初始知识储量是存在差异的,再看看录取比例清醒一下,选拔类的考试,同等基础的考生拼的就是积累。



而且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善于总结,学习效率很高,并且对所考专业有自己的知识积累,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时间规划方案。



但对于大多数考生,如果没有过硬基础,考研是需要充足的时间来准备的。



谣言三:“上岸”笔记资料越多越好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考研的知识点部分都相对固定,自己听课所记的笔记与往届生笔记相差不大,还多了自己的思考与理解。这样在后期复习过程中,也可以迅速get到笔记所做标注的点。



对于往届生笔记中题型套路的总结,可以适当借鉴。但摸清套路的基础是不断的练习,自己做题听课再总结记忆会更加深刻,也会更灵活的运用。



总结不是目的,会用才是必杀。



谣言四:把所有复习书都买回来就一定能考上



很多考生会抱着广撒网的心态,并且经常会跟风购买复习书。毕竟备考时间有限,保质保量的看完每一本书不是很现实。



因此大家可以根据网课寻找配套的书目,即能合理搭配又减少不必要的做题时间。最好抓住一本书,好好钻研真正把握了,学到了,就是自己的。



谣言五:按照学霸时间表作息,你也能考上



考研时间有限,需要我们有详细的计划,争分夺秒。但是每个同学复习方式有差异,那相应的复习计划就会有所不同,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制定计划。



切忌拿着网上拷贝的、或者学姐学长用过的时间表,完全套用在自己身上,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谣言六:初试过了,复试联系好导师就稳了



初试过了就意味着考研稳了,实则我们强调初试重要性的原因。



一方面,初试是研究生录取的敲门砖,复试拉开差距的可能性要小于初试,但并不意味着复试只是形式。



另一方面,初试时间靠前,很多同学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初试,因而大部分同学初试成绩普遍较高,想要拉开差距就需要加倍的努力。



而且复试联系老师并不是必要条件,很大程度上导师更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复试笔试面试发挥。



联系导师是锦上添花,而不是保全必过的条件。



谣言七:只听高分前辈的意见



很多学弟学妹都喜欢看学长学姐们传授的考研成功经验,却往往容易忽视掉一些考研失败者的复盘和反思。更
24考研阶段八大谣言,你信了吗_考生_复试_复习插图


有甚者会瞧不起落榜的前辈们,对他们的经验教训嗤之以鼻,殊不知那些被他们曾经忽视掉的细节也刚好是你考研成功的“绊脚石”。



谣言七:谣言八:只要努力就能考上研究生



且不说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是有一定的数量限制的,动辄几百万的报考人数,真的不是说我努力了我就一定能考上研究生的。而且每个人的“努力”程度是不同的,更不要说有很多考生只是“看起来努力”而已。此外,对考研多少有些了解的同学应该都知道:考研这件事是“选择>努力”的。



对考研抱着必胜的信念是没问题的,但只讲求蛮力不讲策略和技巧,那不叫信念,而叫天真。



考研还是得脚踏实地,靠真材实料去获得成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一蹴而就!



以上就是关于考研的谣言,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考研学习~



更多考研信息可以关注



公众号:暨大考研院



论坛:http://www.kaoyanjnu.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