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西北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大流士_改革_主义



原标题:2015西北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2015西北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梭伦改革

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官梭伦推行的宪政改革。改革背景是贵族与平民斗争激烈。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全权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解除平民债务及因负债而遭受的奴役;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之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设立新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颁布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规。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工商业的道路,为雅典后来的繁荣与强大奠定了基础。

2.腓特烈一世

腓特烈一世,又被称为“红胡子”或“巴巴罗萨”,是欧洲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是德意志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腓特烈出生于1122年。1147年,他继承士瓦本公爵爵位,称腓特烈三世。他于1152年在德意志国王的竞选中胜出,加冕为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罗马人民国王。1155年,应教宗尤金三世的请求,腓特烈出兵意大利,并在帕维亚接收铁皇冠,加冕为意大利国王。1155年,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内,教宗阿德里安四世册封腓特烈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世称腓特烈一世。1178年,腓特烈在阿尔勒又一次接受加冕,成为勃艮第国王。 腓特烈一世被认为是中世纪德国最成功的统治者之一,在其执政期间,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力达到顶峰,成为全欧最强的国家。

3.西进运动

美国建国初期向西部大规模移民拓殖扩张的运动。176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禁止移民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法令。美国独立革命废除了这一规定,美国开始向西移民。1848年9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对西部的开发是一个巨大推动。至19世纪90年代,西进运动结束。西进运动使美国领土范围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4.甘地主义

甘地的思想体系称为“甘地主义”,是宗教旗帜下的的民族主义。甘地主义的理论属于“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包括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舍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甘地主义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两面性,因此,它在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非暴力的思想严重限制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彻底性。

5.雅尔塔会议

又称克里米亚会议。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内容为:(1)处置德国问题。决定对德国分区占领,设立盟国中央管制委员会进行协调管理,设置赔偿委员会处理德国赔偿问题。(2)波兰问题。确定波兰疆界;以卢布林临时政府为基础改组,成立波兰临时统一政府。(3)联合国问题。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确定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4)远东问题。苏联同意在欧战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会
2015西北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大流士_改革_主义插图
议还讨论了有关南斯拉夫、三国外长会议以及遣送战俘等问题。会议最后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并发表了《克里米亚声明》。

二、简答题

1.大流士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一)背景。公元前517年,大流士远征印度,夺取了印度河流域。约在公元前515-前513年之间,他又远征巴尔干的斯基泰人,虽遭失败,但却征服了色雷斯地区,并使马其顿向其纳贡称臣,从而使波斯帝国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二)改革内容。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波斯帝国并加强其个人的专制统治,这就是所谓的大流士改革。(1)加强王权,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大流士神化自己的权力,宣称其权力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恩赐于他的。他控制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建立起王室经济。大流士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各行省每年要向波斯交纳规定的赋税。(2)他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军区,每个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军事长官和总督互不相属,使其互相牵制。波斯军队由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分常备兵和战时临时征召的两部分。(3)统一铸币制度。他规定,帝国中央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市可铸 造铜币。金币称“大流克”,每枚重8.4克。(4)大流士在全国建立驿道制度,以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和下情上达,传递各种信息,并便于军队的调动。(5)奉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但对各地原有宗教也并不排斥和干涉,各地区仍保存自己的民族宗教。

(三)历史意义。大流士一世的改革在政治上虽然未能消除波斯帝国内尖锐的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未能消除各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但毕竟大大加强了中央 集权,并为专制王权寻求宗教上的根据,加强了帝国的统治,使波斯帝国维系了近二百年之久。在经济上,修筑驿道、开凿运河、统一币制等。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帝国内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上的发展。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自成立以来,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

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实质

?内容:

(1)废除封建制度的措施:

①废藩置县(作用: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③土地制度改革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实现了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

建国三大政策:

①殖产兴业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由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利用国家的力量促进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推行“文明开化”和大力发展教育:提倡新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封建文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③富国强兵与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性质:以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军官为领导的自上到下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作用:

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格局,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三、论述题

1.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基本教义及其影响

?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①生存危机,拜占庭﹑波斯以及埃塞俄比亚争夺也门国际商路,波斯占领期间又把商路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依靠商队贸易生活的人陷入困境。

②社会危机,生存环境的恶化,加剧了阿拉伯社会内部的贫富差距,积极矛盾日趋激化。

③信仰危机,多神崇拜体系开始松动瓦解,周边犹太教,基督教的一神教观念开始传入阿拉伯半岛,麦加从6世纪后期取代也门成为商业中心,这个时期正处于危机的中心。

“伊斯兰”意为顺从,指顺从安拉的意旨,穆斯林是独尊安拉,服从先知的人,经典《古兰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制度的经典。

?教义:① 信安拉,② 信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先知,也是最伟大的先知),③ 信后世 ,④ 信经典,相信《古兰经》是安拉的语言。

?教规(五功):①念功,穆斯林一生都要念诵“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② 拜功,穆斯林要履行每日五次的时礼,每周一次的聚礼,宗教节日的会礼 ③ 课功,应志愿救济穷人,后演变为每人应捐献收入的2.5%为财产税的税收制度 ④ 斋功,每年回历九月,从日出到日落禁食,戒除一切享乐之事 ⑤ 朝功,规定每个穆斯林一生至少要到麦加朝拜一次。

?历史作用:

① 以共同的信仰把阿拉伯各部落团结起来,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 它的建立和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2.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什么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 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 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第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心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和采掘业转移到重工业,建立起了一系列新的属于制造业的重工业部门。

3.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战后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过程(罗马条约—欧元)原因:经济,统一市场、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各国联合起来,共享资源和市场互通有无而在地缘上各国的疆界相连。政治,战后西欧面对美苏两超的控制和威胁,要求得到自身的独立和发展。文化,具有相同和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

过程:

(1)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煤钢共同市场的“舒曼计划”;1951年4月,法德等国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并于1952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正式生效,宣告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2)建立关税同盟。根据《罗马条约》,1961年底,成员国间贸易限额全部取消,1968年完全取消对内关税和对外统一关税,建立了关税同盟。

(3)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即在共同体内部实行对农产品的保证价格,对农业生产者提供鼓励出口的各种补贴,并保证收购过剩农产品。

(4)建立共同体的货币体系。1978年12月,建立欧洲体系,并创建立了欧洲货币单位ECU和欧洲货币基金。欧盟的统一货币为欧元,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

(5)建立科技共同体。1985年“尤里卡计划”,促进了一体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

(6)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1987年《罗马条约》修正协议《单一欧洲法令》生效,使共同体内的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实现自由流动的“四大自由”。

(7)《欧洲联盟条约》与欧盟的成立。欧洲联盟的建立和发展是欧洲一体化的新进展。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首脑会议,通过了包括建立经济和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确定了在2000年前实现政治、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战略目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经各成员国的议会投票和公民公决后完成批准程序,于1993年11月正式生效。欧洲联盟的建立标志欧洲在一体化道路上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影响:

欧洲共同体是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组成的国际垄断联盟。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共同体国家对外贸易,特别是成员国相互贸易的扩大,刺激了成员国经济的增长;共同体的建立、发展,进一步改变了国际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对比,增强了西欧抗衡超级大国的地位,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欧洲共同体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区域化趋势的体现。

2015西北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梭伦改革

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官梭伦推行的宪政改革。改革背景是贵族与平民斗争激烈。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全权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解除平民债务及因负债而遭受的奴役;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之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设立新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颁布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规。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工商业的道路,为雅典后来的繁荣与强大奠定了基础。

2.腓特烈一世

腓特烈一世,又被称为“红胡子”或“巴巴罗萨”,是欧洲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是德意志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腓特烈出生于1122年。1147年,他继承士瓦本公爵爵位,称腓特烈三世。他于1152年在德意志国王的竞选中胜出,加冕为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罗马人民国王。1155年,应教宗尤金三世的请求,腓特烈出兵意大利,并在帕维亚接收铁皇冠,加冕为意大利国王。1155年,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内,教宗阿德里安四世册封腓特烈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世称腓特烈一世。1178年,腓特烈在阿尔勒又一次接受加冕,成为勃艮第国王。 腓特烈一世被认为是中世纪德国最成功的统治者之一,在其执政期间,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力达到顶峰,成为全欧最强的国家。

3.西进运动

美国建国初期向西部大规模移民拓殖扩张的运动。176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禁止移民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法令。美国独立革命废除了这一规定,美国开始向西移民。1848年9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对西部的开发是一个巨大推动。至19世纪90年代,西进运动结束。西进运动使美国领土范围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4.甘地主义

甘地的思想体系称为“甘地主义”,是宗教旗帜下的的民族主义。甘地主义的理论属于“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包括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舍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甘地主义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两面性,因此,它在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非暴力的思想严重限制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彻底性。

5.雅尔塔会议

又称克里米亚会议。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内容为:(1)处置德国问题。决定对德国分区占领,设立盟国中央管制委员会进行协调管理,设置赔偿委员会处理德国赔偿问题。(2)波兰问题。确定波兰疆界;以卢布林临时政府为基础改组,成立波兰临时统一政府。(3)联合国问题。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确定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4)远东问题。苏联同意在欧战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会议还讨论了有关南斯拉夫、三国外长会议以及遣送战俘等问题。会议最后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并发表了《克里米亚声明》。

二、简答题

1.大流士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一)背景。公元前517年,大流士远征印度,夺取了印度河流域。约在公元前515-前513年之间,他又远征巴尔干的斯基泰人,虽遭失败,但却征服了色雷斯地区,并使马其顿向其纳贡称臣,从而使波斯帝国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二)改革内容。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波斯帝国并加强其个人的专制统治,这就是所谓的大流士改革。(1)加强王权,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大流士神化自己的权力,宣称其权力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恩赐于他的。他控制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建立起王室经济。大流士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各行省每年要向波斯交纳规定的赋税。(2)他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军区,每个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军事长官和总督互不相属,使其互相牵制。波斯军队由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分常备兵和战时临时征召的两部分。(3)统一铸币制度。他规定,帝国中央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市可铸 造铜币。金币称“大流克”,每枚重8.4克。(4)大流士在全国建立驿道制度,以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和下情上达,传递各种信息,并便于军队的调动。(5)奉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但对各地原有宗教也并不排斥和干涉,各地区仍保存自己的民族宗教。

(三)历史意义。大流士一世的改革在政治上虽然未能消除波斯帝国内尖锐的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未能消除各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但毕竟大大加强了中央 集权,并为专制王权寻求宗教上的根据,加强了帝国的统治,使波斯帝国维系了近二百年之久。在经济上,修筑驿道、开凿运河、统一币制等。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帝国内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上的发展。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自成立以来,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

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实质

?内容:

(1)废除封建制度的措施:

①废藩置县(作用: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③土地制度改革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实现了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

建国三大政策:

①殖产兴业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由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利用国家的力量促进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推行“文明开化”和大力发展教育:提倡新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封建文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③富国强兵与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性质:以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军官为领导的自上到下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作用:

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格局,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三、论述题

1.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基本教义及其影响

?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①生存危机,拜占庭﹑波斯以及埃塞俄比亚争夺也门国际商路,波斯占领期间又把商路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依靠商队贸易生活的人陷入困境。

②社会危机,生存环境的恶化,加剧了阿拉伯社会内部的贫富差距,积极矛盾日趋激化。

③信仰危机,多神崇拜体系开始松动瓦解,周边犹太教,基督教的一神教观念开始传入阿拉伯半岛,麦加从6世纪后期取代也门成为商业中心,这个时期正处于危机的中心。

“伊斯兰”意为顺从,指顺从安拉的意旨,穆斯林是独尊安拉,服从先知的人,经典《古兰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制度的经典。

?教义:① 信安拉,② 信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先知,也是最伟大的先知),③ 信后世 ,④ 信经典,相信《古兰经》是安拉的语言。

?教规(五功):①念功,穆斯林一生都要念诵“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② 拜功,穆斯林要履行每日五次的时礼,每周一次的聚礼,宗教节日的会礼 ③ 课功,应志愿救济穷人,后演变为每人应捐献收入的2.5%为财产税的税收制度 ④ 斋功,每年回历九月,从日出到日落禁食,戒除一切享乐之事 ⑤ 朝功,规定每个穆斯林一生至少要到麦加朝拜一次。

?历史作用:

① 以共同的信仰把阿拉伯各部落团结起来,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 它的建立和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2.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什么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 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 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第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心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和采掘业转移到重工业,建立起了一系列新的属于制造业的重工业部门。

3.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战后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过程(罗马条约—欧元)原因:经济,统一市场、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各国联合起来,共享资源和市场互通有无而在地缘上各国的疆界相连。政治,战后西欧面对美苏两超的控制和威胁,要求得到自身的独立和发展。文化,具有相同和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

过程:

(1)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煤钢共同市场的“舒曼计划”;1951年4月,法德等国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并于1952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正式生效,宣告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2)建立关税同盟。根据《罗马条约》,1961年底,成员国间贸易限额全部取消,1968年完全取消对内关税和对外统一关税,建立了关税同盟。

(3)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即在共同体内部实行对农产品的保证价格,对农业生产者提供鼓励出口的各种补贴,并保证收购过剩农产品。

(4)建立共同体的货币体系。1978年12月,建立欧洲体系,并创建立了欧洲货币单位ECU和欧洲货币基金。欧盟的统一货币为欧元,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

(5)建立科技共同体。1985年“尤里卡计划”,促进了一体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

(6)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1987年《罗马条约》修正协议《单一欧洲法令》生效,使共同体内的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实现自由流动的“四大自由”。

(7)《欧洲联盟条约》与欧盟的成立。欧洲联盟的建立和发展是欧洲一体化的新进展。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首脑会议,通过了包括建立经济和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确定了在2000年前实现政治、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战略目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经各成员国的议会投票和公民公决后完成批准程序,于1993年11月正式生效。欧洲联盟的建立标志欧洲在一体化道路上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影响:

欧洲共同体是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组成的国际垄断联盟。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共同体国家对外贸易,特别是成员国相互贸易的扩大,刺激了成员国经济的增长;共同体的建立、发展,进一步改变了国际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对比,增强了西欧抗衡超级大国的地位,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欧洲共同体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区域化趋势的体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