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2018年全国建筑考研题型——办公空间设计_天津大学(2018年全国优质课视频)



目录
01、天大建筑考研科普篇
02、天大2017年建筑考研快题真题解析
03、此题优秀图纸案例
04、此类型题目相关实际案例

—————————————————————————————————————-

1、天津大学建筑学考研科普篇
在进入今天的快题分析之前,先来进行一段文字的科普。

01

天津大学建筑学硕士入学考试科目:

政治:满分100分,第一天,上午08:30—11:30

英语:满分100分,第一天,下午14:30—17:30

建筑理论:满分150分,第二天,上午08:30—11:30

快题设计:满分150分,第三天,上午08:30—14:30

02

招生情况:

总招生人数:每年50—60人(不包含保研名额)

分为三个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每年25-30人;

建筑历史及其理论—每年12-15人;

建筑技术科学—每年12-15人;

03

研究方向的差别:

1、学术型研究生主要集中在技术和历史方向,建筑设计方向大部分是专业型;

2、考试科目基本一致,但分别录取;

3、学术型毕业颁发工学硕士学位,专业型毕业颁发建筑学硕士学位;

4、在校期间课程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导师之间的差异;

5、学术型在校期间须发表核心期刊小论文一篇,专业型不要求。

04

近几年考研快题特点:

2007年之前

——大快题:场地外界条件应对以及功能分区,由场地外因素影响建筑的功能分区及形象。

2008—2011年

——大快题:从考察场地外界因素到考察场地内条件对建筑功能布局以及建筑形象的影响。

2012年

——大快题:快题改革探索阶段,出了一道偏园林一点的题目;

2013—2014年

——大快题:在基地形状以及条件上做文章,开始使用网格限定基地,(树阵及轴网)

2015年

——大快题:社区图书馆设计,题目来自于韩国的daegu公共图书馆公开竞赛;考察人的行为习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

2016年

——大快题:身边的菜市场,拥挤的人群是这个场地的特点,如何组织场地周边的人流显得特别重要。

2017年

——大快题:联合办公空间设计,特殊基地以及城市肌理的考察以及应对,不懂的同学看好好看下文分析。

2、天大2017年建筑考研真题解析
先来看一下任务书:

第一眼看到这个基地可能有点懵,边数很多,而且极其不规则,再加上基地上居然还有保留的树木,其实,当你注意到这些问题,并一一作出回应,你就成功了。

01

考点解析:

1、基地位于历史街区,需要考虑周边的城市肌理,对街区进行组织。

2、基地形状较为特殊,建筑需要对其进行呼应,要考虑特殊地形应对策略。

3、功能为联合办公空间,需要理解这种空间的使用特性,既能独立,又能共享。

其他的东西属于正常功能,不能太算考点,毕竟办公空间比较基础。

02

基地分析:

1、首先基地只有南侧和北侧 路,并且两条道路的道路等级是一样的,题目也没有明确表示人流主要来向,所以,理论上讲,建筑主入口在南侧或者北侧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小编选择,一定会选择南入口,为何?——因为入口一般设置广场,如果是北入口的话,入口广场常年阴暗,缺乏阳光。所以首选南面为主入口。

2、基地上有树,需要保留。其实考虑一下建筑的消防,基本上对于树的态度基本上限于“看”的层面,不太会全围合的情况。关于基地上的树,我们是“看”还是“用”?怎么“看”?怎么“用”?这个在华元院方案c班会有详细的讲解,如何去操作。

3、基地呈现多边形、不规则,所以天大依然延续以往用网格定位基地的习惯。为了让我们更加好布置建筑,或者说让我们的建筑更加方便使用,我们可以把基地进行相应的规整。如下图:

03

关于城市肌理的理解与考虑:

1、肌理,原本是美学的概念,是指由于材料的不同配列、组成和构造而使人得到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若引申到城市,即幻化为城市图景上的笔笔墨迹——纵横的街巷、错落的里弄、齐整的街坊……,这些元素在不同年代背景、不同生活模式的引导下,依托不同的主线而进行着有趣的排列组合,构建出一系列严整的结构体系和空间体系。

城市肌理的定义:

城市是由街道、建筑物组成的地段和公共绿地等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形态。由这些几何形态组成的不同密度、不同形式以及不同材料的建筑形成的质地所产生的城市视觉特征为城市肌理。城市的肌理决定了商业区、居住区等区域的纹理、密度和质地。

2、延续肌理的关键词:

公开课2018年全国建筑考研题型——办公空间设计_天津大学(2018年全国优质课视频)插图
保存、强化、修复、拼贴并置

3、关于本道题目,肌理主要是考虑四坡顶,以及建筑的主要形态:以条形为主,可以是一字型、l型、u字型,但是并没有回字形出现。那么回字形可用吗?小编觉得,如果和谐的话,用了也无妨。

04

功能分析:

根据任务书,功能可以分成两大类:办公+休闲。其中办公功能又可以分为两个类别:独立办公空间以及公共办公空间。

基地南北呈纵向拉开,所以两大功能区块一南一北分区即可,南向若为主入口,北向则是次入口,功能从公共到私密,由南向北,依次为休闲区、共享办公区、独立办公区。

或者由北至南,先是休闲、其次是共享区、再是独立办公区也是可行的。

再者,独立办公区在中间,南北分别是休闲区与共享办公区也是可以的。

功能布局上相对灵活,只要把景观利用好即可。

这里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1、按照任务书的分区,四家公司,有四个员工办公室,8个小型办公室,展示空间并没有表示数量,而且这些均属于办公区的功能,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入口有展示区,然后每家公司独立有员工办公室,并且每家公司有2个小型办公室,其他空间为四家公司共享。

所以,办公空间应该尽量独立,保持各家公司的隐私及管理的方便,共享区域才是四家公司共有的空间。

2、公共办公区的多功能厅,面积200㎡,注意不需要起坡。

3、休闲区的书吧及咖啡,尽量有较好的景观,健身区尽量安排在首层,有些健身器械放在二层不太方便。

4、设计要求当中明确表示企业之间不可以过度干扰,所以4个员工办公区一定是要完全独立的,设置为开敞办公肯定是不合适的。

5、注意建筑的整体消防。

3、此题优秀案例

作者:王同学 报考院校:同济大学

表现手法:针管笔+马克笔 用时:6小时

纸张尺寸:a3稻林纸 420x297mm

期数:华元院方案60a1/65c1期

方案点评:此份快题无论是表现上还是功能上都是一份不错的快题,肌理呼应做得也比较好,把景观留给了入口场地以及小办公室和休闲空间,二层局部疏散距离不够,要注意。

作者:黄同学 报考院校:东南大学

表现手法:针管笔+马克笔 用时:6小时

纸张尺寸:a3稻林纸 420x297mm

期数:华元院方案45a2/51d1/65c2期

方案评语:此方案表现图非常棒,屋面形式与肌理呼应为坡屋顶,但是屋顶尺度略大,应尽量分开,总体的功能分区问题不大,员工办公比较开放,独立性欠缺。

作者:张同学 报考院校:东南大学

表现手法:针管笔+马克笔 用时:6小时

纸张尺寸:a1稻林纸 840x590mm

期数:华元院方案55a1/65c1期

评语:此份方案功能流线安排都不错,屋面形式若能改为四坡顶更好,另外尺度上也缩小一点为佳。

作者:杨同学 报考院校:南京大学

表现手法:针管笔+imark马克笔 用时:6小时

纸张尺寸:a1稻林纸 840x590mm

期数:华元院方案65c2期

方案评语:此份快题无论是城市肌理还是功能流线安排都不错,整体的建筑形态与基地本身也比较吻合,主入口门厅部分若能够处理一下屋面形式更好。

作者:刘同学 报考院校:武汉理工大学

表现手法:针管笔+imark马克笔 用时:6小时

纸张尺寸:a1稻林纸 840x590mm

期数:华元院方案60a+b+c期

方案评语:此份方案整体不错,屋面形式符合肌理并有一些变化,显得比较活跃,功能流线布局较为合理,房间疏散注意要满足规范要求。

作者:黄帅 报考院校:清华大学

表现手法:针管笔+imark马克笔 用时:6小时

纸张尺寸:a1稻林纸 840x590mm

期数:华元院方案65c2期

方案评语:整体的功能流线布置合理,屋面形式也符合城市肌理,图面表达清晰明了,南侧建筑对于景观的呼应处理也不错,北面的建筑体块可以突变,但是处理手法不够老道,略显突兀。

4、相关实际案例
1、北京远洋新干线we+联合办公空间(图片来自:谷德设计网)

北京远洋新干线we+联合办公空间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分为首层、二层和地下层。建筑师在项目初期,采用研究导入设计的方式,通过大量调研和案例分析,从该联合办公空间的类型、模式需求方面与业主进行探讨,从而得出了一个灵活多变的共享空间模式。

平面图:

2、上海华鑫商务中心(图片来自:在库言库)

设计: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建筑类别:办公空间

地点:上海

华鑫办公集群位于桂林路西,其入口南侧是一块绿地。这块绿地面向城市干道的开放属性,以及其中的六棵大香樟,成为了设计的出发点,并由此确立了展示中心的两个基本策略:一、建筑主体抬高至二层,最大化开放地面的绿化空间。二、保留六株大树的同时,在建筑与树之间建立亲密的互动关系。

最终完成的建筑由四座独立的悬浮体串联而成。底层的10片混凝土墙支撑着上部结构,并收纳了所有垂直上下的设备管道,其表面包敷的镜面不锈钢映射着外部的绿化环境,从而在消解自身的同时凸显了地面层的开放和上部的悬浮感。四个单体围合成通高的室内中庭,透过四周悬挂的全透明玻璃以及顶部的天窗,引入外部的风景和自然光,使空间内外交融。

沿着中庭内的折梯抵达二层,会进入一种崭新的空间秩序。四个悬浮体的悬挑结构由钢桁架实现,它们在水平方向上以y或l形的姿态在大树之间自由伸展。由波纹扭拉铝条构成的半透“粉墙”,以若隐若现的方式呈现了桁架的结构,并成为一系列室内外空间的容器和间隔。穿行于这些半透墙体内外,小屋、小院、小桥,以及它们所接引的不同风景,将在漫步的路径上交替出现。大树的枝叶在建筑内外自由穿越,成为触手可及的亲密伙伴。

在这里,建筑的结构、材质,和大树的枝干、树叶交织在一起,一起营造出一个个纯净的室内外空间。这些空间(屋和院)在时间(路径)的组织下,共同实现了时空交汇的环境体验。

3、北京凹空间(图片来自谷德设计网)

云中俯瞰,zodiac-all inn“凹空间”座落于北京的东南角,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式联栋厂房里。北临中国传媒大学,西邻中国油画院,东近珍贝奥特莱斯商业中心,南环1500亩森林公园。距cctv、人民日报、国贸cbd仅10—20分钟车程;地铁传媒大学站距园区北侧直线距离不到800米。

上下层空间分层设计,砖墙、水泥墙面、水泥自流平地面8级以上抗震强度,赋予空间十足的后现代工业范儿。黑色钢板钢架结构搭配金属网,提升了空间的安全度与牢靠度,抗裂性能提高75%以上,塑造了硬朗的空间性格。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