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上岸央财三小院】跨考央财803考研经验贴 – 知乎(央财312)



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跟许多跨考经济学的追梦人分享我两次考研的一些收获和体会,希望能为许多跨考经济学的小伙伴提供借鉴,如果下文有些许错误也希望能有小伙伴给我提供指正。如果你准备好了就接着往下看吧。
我本科就读于双非一本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半年后开始备战考研,去年报考人大经济学院失利(距离复试线差了二十多分),今年报考央财 财初试410+顺利上岸。本科阶段没有学过经济学相关课程,兴趣的建立源于b站上的一些经济学科普与公开课。
专业课 备考两年下来,在经济学专业课方面,尤其是宏观和微观方面自学了一些书。我对微观的学习流程是一开始迅速扫了一遍高鸿业的微观,然后开始范里安的中级微观经济学,随后把重心放在了尼克尔森的微观经济学上,二战的时候多看了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分析和平新乔的微观十八讲的部分内容。宏观的脉络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没有基础也可以直接看),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方福前的西方经济学流派(人大802需要看),第二年的时候多看了高宏的经济增长部分。我的学习方法是边看书边选做课后习题,这样就能基本掌握知识。
关于专业课,我有两方面的理解:
一、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二、看书不在多,而在于精。
在我看来这两方面并不冲突,而且相得益彰。此处并不是在于鼓励通过掌握高级微观来应对考研要求的中级微观的内容,而是在于通过更好更深的理解来应对考试。有些时候高级微观的一小部分内容可以对中级微观做很好的补充,范里安的中级微观里面有些地方就写明了可以去参考他写的微观经济分析。通过以上这种方式解开了我的许多困惑,让我对微观有了更深的理解。但话说回来,回到应试的环节,不同学校出题风格不尽相同,为了在一个复习周期尽可能得高分,还是应该好好研究真题,多做同类型的各名校真题,总结并掌握高频的出题点以及解题方法,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公共课 下面说一下公共课方面,我第一年公共课总分是260+,第二年是290+。公共课对于总分而言很重要。撇开试卷本身难度不谈,近几年初试总分确实水涨船高,公共课270+渐渐成为一些学校进入复试的敲门砖(具体数据可查看各学校官网)。
英语方面 我是四级五百出头,六级四百六。单词储备中等,阅读能力尚可。第一年备考时花费很多时间背了很多单词(其实很没必要),学习长难句时过早对近几年阅读真题的长难句进行了剧透,以至于刷真题时对自己有了盲目的自信,没在英语上花太多心思,结果英语没能达到期望值,只考到了60+。第二年重学了长难句,给自己定的要求是阅读里面的每句话都能快速弄清楚主干和结构,不断强化阅读速度和准确性。最终考试的时候确实也就基本做到了时间上游刃有余,从而考到了75+的分数。英语备考我推荐m老师的百句实战以及基础/强化阅读和新题型,唐静老师的翻译,作文的话要求不高背模板即可。
数学方面 第一年基本就是做 ,王式安, 他们三位老爷子的辅导讲义,冲刺阶段看了李正元的135。自己为了追求高分做了一些数学竞赛的题目(有点跑偏,完全没必要),最后考出的分数只有120+。第二年的时候好好看了几遍李正元的复习全书,重新过了一遍李正元的135,听了 和王式安的强化视频课,写了 的1000题的提高篇,主要精力花在了看复习全书的例题,后期刷试卷的时候基本就可以应对了。第二次的时候数学考到了135+。数学备考如若基础尚可首推李正元的复习全书,多看几遍,每遍总有新发现。还有就是一定要远离各种奇技淫巧,远离各种上课老是吹牛聊天的老师。
政治方面: 两年的分
【22上岸央财三小院】跨考央财803考研经验贴 – 知乎(央财312)插图
数都是75+,第一年主要得益于大题押题比较准,第二年主要是因为选择题做的比较好。政治基本就是听 老师的强化课,捋顺概念的关系,然后做1000题,读熟疾风劲草,最后跟着背押题试卷就可以了,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应该就能达到70+的目标了。
总体复习规划 下面是公共课与专业课的时间规划。比较不同学校初试总分时不可以简单做加减法,看到专业课难而想着通过公共课来弥补,在学习总时间既定时这条路很难行得通。专业课比较难必定大量挤压公共课的学习时间,最终也会拉低公共课的总成绩。例如我第一年的时候为了应对人大802的专业课,我基本上每个下午都是在看专业课的书,上午是数学,晚上是英语或者政治,最终的情况是专业课只有一百零几分,公共课也只有260+,无缘复试。
整个备考过程大概保持上午+下午+晚上3h+3h+2h的有效学习时间,并没有做到过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但对于完成从基础到强化到冲刺的考研全流程已经是足够的了。总体而言,这两年的备考,让我对很多知识有了很深入的理解,自己也踩了一些坑,不过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经验。虽说重新来过不可能实现,但是如果一战的时候定下恰当的目标,再结合过来人的指导,少走一些弯路,想必大可不必二战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已经过一番trade off 并决定跨考经济学,那么就坚定地走下去吧,它虽然并不简单,但也没想象中那么困难。另外在这里我要感谢那些在我二战时给我提供了备考建议和 助的学长和学姐,如今接力棒传到了我的手中,我也愿意发一点光和热,如果有问题想和我交流的小伙伴欢迎私信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