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703教育学考研经验——努力大于选择(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



文|w同学/ 网课学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

703教育管理学,初试430,专业课277,英语80+,政治70+。
?
本科情况特殊,是财经类双非院校,但本专业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和川大等985持平,甚至和北师大持平过。cet四六级大一裸考通过且分数不低。
?
以上表明我的基础较好。那么这个经验贴是否适用于基础较差的同学?用标题回答这个问题最为恰当:“努力大于选择。”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是公认的考研第一准则,甚至被印上了 错题本的封面,让我一度认为自己必然会因为好高骛远的选择而落败。罗翔老师说人生就是以5%的可能撬动95%的不可能。我曾经也因为那些通过选择冷门专业考上top985高校的考生而自我怀疑过:选了极旱区帝都的上流985就算了,真的还要零基础跨考卷中卷的教育学吗?
?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最不利的那一个。但话又说回来,“思慕”是一种无法阻挡的情绪。倘若要摁头自己融入世俗的大流,做出与自我背道而驰的选择,那么即便考上了,我的硕士生涯想必也不会快乐,仅仅是作为获取文凭的工具人机械地劳作,反而会被985毕业生的虚名所累。既然要做,就要做自己喜欢且擅长之事,用自己证明“努力大于选择”。我做到了,并且做得了最好。
?
但“努力”不是奋战到凌晨三点这类无意义内卷,我的经验也绝无煽动2023届考生枉顾实际情况报考北师大的意思。“努力”自然是必须的,我要讲的是“如何努力”,以及北师大是否“值得努力”。而本科的基础仅仅是缩短了我摸索出学习方法的时间。因此,我的经验贴最终目的是 助学弟学妹们在学习中少走弯路,通过我的间接经验迅速走上“学习的捷径”。
?
一、前期准备
?
(一)教材购买
?
1、公共课
?
政治: 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
英语:北教版张剑黄皮书考研英语一真题(2002—2022年)。也许有人会质疑,一本书够吗?需要买红宝书吗?怎么背单词?请接着往下看如何做到“一题三吃”。
?
2、专业课
?
北师大703与统考311大纲重叠度高达90%,因此参考教材也是经典五件套: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吴式颖《外国教育史》,十二校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学有余力的可以看看孙培青《中国教育简史》,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但后面列出的两本我都没看,中教史占比只有50分不划算,而十二校的《教育学基础》已经足够应付初试。
?
既然谈到占比,那么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哪本书?按往年311的情况来看,在专业课300分钟,中外教育史联合占100分,教育心理学50分,教育研究方法50分,教育学原理100分。教原当之无愧成为重中之重。但如果报考北师大703,地位应该是:教原>教心≈教研>中外教育史。
?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学习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的“性价比”是最高的,内容最少但地位很高。尤其是对于北师大的学硕而言,不仅初试会有将近50~100分的题,复试中必然会有1道研究设计。教研是初复试通吃的,甚至上岸后也用得最多。所以我个人来说,这个顺序应该是:教原>教研>教心>中外教育史。
?
(二)时间安排
?
1.宏观时间规划:

各科目备考时间规划
各科目备考时间规划
2.每日作息
?
(1)时间分配
每天备考时间分配
(2)建议买一个考研倒计时台历(非常有用!),把每天自己要完成的事情先写上去,完成一项打个勾。如果所有计划都完成了,撕下这页纸,没有完成就留到完成了再撕下。每天规划好明天做什么,今天没有完成的用蓝色的笔写到明天规划上去。
?
(3)无论怎么分配时间,切记重点放在专业课学习上!专业课和公共课时间分配最好是3:2。以10小时学习时间来算,专业课必须6小时以上,政治英语各2小时。如果英语基础好,可以调整为7:3(专业课7小时,政治2小时,英语1小时)。
?
(4)学习周期:一周6天,休息1天。休息的那天不要跑出去疯玩,这样第二天是无法收心的。在寝室看看电影和综艺,去操场跑跑步锻炼身体即可。
(三)学习环境
?
1.有条件的:非在校生的找个研友,去高校里面合租,每天去学校图书馆学习。在校生住寝室就行了,如果和室友处不好就搬出去住。
?
2.没条件的:不要在家学习!不要在家学习!不要在家学习!去城市图书馆/考公机构自习室。除非你的自制力极强,否则不要在家学习,很容易和父母产生摩擦,影响情绪。
?
二、学习方法(干货)
?
(一)政治
?
1.背什么?
政治全程只需要背一本书,那就是肖4和你自己整理的错题本。其余都不需要背!今年因为开了某会,政治会尤其多,背完肖4可能都非常困难,不要给自己徒增负担了。政治学习的重点要放在毛中特部分,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那个板块。这里是历年出题重灾区。
?
2.肖1000题怎么做?做几遍?需要做大题吗?
?
个人建议是三刷。不做大题,只做选择题。(还是那句话:别给自己增负)
?
一刷二刷的时候不要写在书上,拿张空白的草稿纸作答。错题及时整理到笔记本上。
?
一刷的时候,如果你是听完 网课马上做题,错误率会非常低。二刷错误率会飙升,因为你已经忘了网课听的东西了。因此二刷才是关键。二刷完后你会得到一个自己的错题本,每天抽半小时,把错题背下来,在收到肖8前把你的错题本盘到包浆。三刷错误率就很低了,可以直接写在书上。达到每单元错1到2个的水平,1000题就算结束了。肖8这时候基本上也到了。
?
3.怎么用肖8和肖4?
?
肖8和肖4做选择题,每道题都要弄清楚为啥错。肖4背大题,背得滚瓜烂熟。肖8不用背大题,有这个时间多看看专业课吧。
?
(二)英语
?
1.学习重点在哪个板块?
?
英语一: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新题型(匹配,选标题),翻译,大小作文。和“得多选者得政治”一样,对于英语来说,是“得阅读者得英语”。因为阅读一道题就是2分,完型一道题就0.5,孰轻孰重?完型不会的题,大部分人都不会,你仔细斟酌和随便乱选得到的结果差距不大。
?
所以英语一的做题顺序如下:大小作文→阅读→新题型→翻译→完型。大小作文是事先准备好的模板,最先写完可以舒缓考场上的紧张感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准备。完型放在最后,不会做的蒙几个答案上去。
?
2.怎么学习考研英语?
?
开头我已经提到,不需要购买除了张剑黄皮书以外的教辅,真题已经够用了。如果是基础非常糟糕的同学,建议每天积累一些生词,从量变达到质变。但考研英语取胜的关键还是在于吃透真题,背单词本质上还是为了真题服务。
?
真题为我们学习单词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情境。因此我们要用真题达到“一题三吃”。怎么做到“一题三吃”?我要介绍的是我自己从小用到大的“数据库”记忆法。
?
“一题”就是指历年英语一真题;“三吃”,我们要通过做真题,达到三个目的:1.认识真题,避免畏难情绪,学会解题技巧;2.积累生词;3.为作文模板做准备。
?
关于1这个目的,我就不细讲了,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去看 老师等考研英语名师的阅读讲解。
?
我要重点说的是2+3的目的,也就是如何利用真题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单词数据库”。
?
第二天早上进行背诵,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做好分类,例如单词标为黄色,易错单词标为蓝色,短语标为绿色,佳句标为粉色。
?
做完历年真题后,你会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单词本。到这一步你已经完成了目的2的积累,可以为目的3做准备了。

我的单词本如下所示:

英语学习单词本
然后,就是二次利用这个单词本,形成自己的“单词数据库”。有平板的同学充分利用平板,没有的同学用手机也行。我更建议把数据库“电子化”,因为当我们需要某种表达时,可以使用word的查询功能,直接从数据库里面提取。
?
我的“单词数据库”格式如下:
?
(1)总分类:单词,易错词,短语,句子,作文用,积累
(2)展开每个部分:按照年份顺序排列
(3)定位到单词-2020年,效果如下示例:
每天复习一个年份的生词短语和佳句,并默写,达到熟练。重复到12月初,你就得到了一个由自己建构的单词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里的东西,一方面覆盖了90%你不会的考研生词,另一方面能够为我们12月准备作文模板打好基础。
?
3.英语作文怎么办?
?
我推荐看 老师的网课,或者随便一个讲作文的名师网课。
?
先利用老师的模板形成模板1.0,再利用自己的“单词数据库”进行同义词的高级替换形成模板2.0,最后去pdd买几张作文稿纸,模拟3次,定稿模板3.0,背诵直至熟练。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用“单词数据库”不断地进行修正,这样一方面避免和别人的模板撞车,另一方面加深考研单词的记忆和运用,立刻把你的作文和其他人区别开来。
?
英语一的同学,英语分为大小作文。小作文拉不开差距,只要表达没有错误即可,不需要费心思去找高级替换。但大作文一般可以拉开5分左右的差距,请精心准备。
(三)教育学基础综合
?
1.需要学哪五门课?
?
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统称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学原理。
?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这五门课的总体占比情况以及学习重点。我想再强调两点:一是教原的重要性,时间不够的同学务必把三分之一的精力投入到这一门;二是教研的最高性价比,用最少付出获得最大收益。
?
2.怎么学?
?
一言概之:背诵直到烂熟于心。背几遍?我认为至少五遍。具体的时间你自己安排,但“五遍”这个次数是教育学基础综合拿250+的基本要求。我个人是背了六遍左右。时间不够的话,把教原多背几遍。
?
说完背诵的次数,我们要谈一下背诵的时间。我的建议是:7小时/每天,这和“五遍”一样,是一个量变达到质变的分界线。牢记:7小时/天+至少5遍。
?
3.有什么背诵的小技巧?
?
我总结以下几点:学会结构主义的学习方法,从大框架到小细节。
?
学会自己编写口诀,活用简单的记忆术。我的笔记本上随处可见自己编写的记忆口诀,这些口诀可以起到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把很长篇幅论述的话转化为寥寥两三句。提取记忆的时候增加线索不仅可以加快答题速度,还可以巩固记忆。
如图所示:用口诀记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在重要的知识点我都编了便于记忆的顺口溜,如果同学们需要可以找我要笔记。但是我个人建议是学会自己建构知识点,你用别人的笔记反而是增加了记忆负担。
?
如何克服背诵得畏难情绪和偷懒想法?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主动进入学习氛围热烈的学习环境,融入氛围之中。如我之前所说,不要在家,除非你自制力极强。
远离手机等电子产品,做到对社交网络“祛魅”。为了做到这一点我申请了微信小号,只添加了最熟悉的几个人,隔离不必要的人际关系,避免焦虑。同时删除了微博等社交app。要记住,迷恋手机的根本原因是无法切割自己的社交网络。但如果考研失败,带来的打击是这些短暂的精神du品无法弥补的创伤。孰轻孰重,成年人要掂量清楚。
坚持到底。考研说白了并不是比谁天资聪颖,而是比谁坚持到底。但这一点灌再多鸡汤也不如实战操作来得快。总而言之,去做吧,只有一边做,才能一边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才能查漏补缺,修正自己的学习计划。行是知之始。累的时候想想“这个东西我背不下来,总有人背下来,不如我先背下来”。
4.背了三遍还记不下来怎么办?
?
这简直太正常了,我背了五遍才记下来。我不信谁还比我更拉胯。假如谁说“我背了三遍就记熟练了”,除非那人是记忆大师,否则多半是在搞大家心态。焦虑的时候就想想:“2022年北师大的703初试430高分学姐背了五遍才记下来”,是不是好受很多呢?
?
5.推荐看网课吗?看哪一家的网课?
?
我个人是极力推荐网课的,而且只推荐 的。这并不是我和 有什么利益勾连,而是我亲身实践出的经验。 的网课有如下优点:
?
2?结构清晰。听完一遍就能形成完整的笔记框架。
2?便于记忆。很多时候老师会给出记忆口诀,不用自己再进行加工。
2?通俗易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703教育学考研经验——努力大于选择(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插图
懂。虽然教育学本身就已经容易懂,但教心和教原里面的一些知识点比较抽象。
?
老师们会举出大量的实例进行说明。(在这里提醒333的同学们,举的例子最好记下来,答题时写上去是非常亮眼的加分项)
?
充满教育热情。这一点被很多人诟病说是“卖弄情怀”。我反而认为是 的老师们区别于其他考研机构的优点。我的导师曾说过:“教育就是一项微小又伟大的事业。”倘若没有持续的热情维持我们的学习动机,我们该如何坚持到底呢?
?
看网课,一是便于我们这类跨考生实现教育学的迅速入门,免去自己摸索的迷茫;另一方面是借助老师们在长期教学经验中整理的知识框架来搭建我们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会显得抓不住重点而浪费宝贵的时间。
?
6.需要模拟考试吗?模拟几次?
?
我个人的情况:模拟过0次。有利有弊。
?
利:增加了专业课背诵次数,更加熟练。我认为教育学初试的本质真的是考验“背诵功底”和“学习技巧”。而“背诵功底”可能占到80%。模拟测试不会增加我们对于知识点本身的熟练程度,即便可以,也只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非整套体系。从效率的角度说,有这三个小时我更愿意把某一单元再背一遍。并且考研机构的预测卷作用有限,仅仅是让你熟悉考试的模式,把握好考试的节奏。
弊:我的专业课没有答完,最后两道分值最高的大题空了三分之一。
?
综上所述,我的建议是:模拟最多3次。目的不是要靠模拟去“猜中题目”,而是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能够写完整套卷子的节奏。我认为合适的做题顺序是:拿到试题后,把主观题浏览一遍,对于“会不会做”、“熟不熟练”心里有个底。如果答案都是“yes”,那么恭喜你,你就是这场考试的主人。这个时候你应该从分值最高的主观题答起,最后再去做名词解释。不需要机械地遵循着从前到后的顺序。否则就会像我一样因小失大。而且最体现考生水平的就是分值最高的、最灵活的那几道大题。
总之切记:模拟考不能 我们预测题目,只能 我们摸索出做题的最佳节奏,让我们争取写完卷子。
?
因此,要模拟,但不要模拟太多。3次即可。
?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
刚刚提到了“教育热情”。我一直在想如果做一个“考研摆烂原因”的问卷调查,排在第一的原因会不会是“丧失学习热情”。这实际上涉及到教心里面学习动机这一章的知识。我们如何去激发和维持自己的学习动机,形成一个坚强的心理支柱,让我们坚持到底?
?
(一)先定导师
?
在这里我要分享一个极其有用但鲜为人知的维持动机的小技巧:确定学校→专业→方向→导师。很多人会在初试阶段忽视导师这一步,认为这是一个在复试阶段才需要考虑的事情。而实际上,考研真正落地的那一刻不是复试结束,而是联系导师并达成双向选择。
?
我非常提倡大家先去学校的官网,找到报考专业的导师,把他们的履历过一遍,选择一个你心仪的老师。再去学习通、b站、慕课等平台搜索ta的公开课。在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把ta的课程/论文拿出来看一看,听一听,比空泛地想“我要去这个学校”要有用得多。
因为导师是我们考研的终点,也决定了我们的研究生生活是否能够如意顺遂。比起抽象的学校和教育理想,导师是具体的人,尤其是这个人如果是你本校的老师,你甚至可以和ta进行互动。通过具体的“人”拉近你和目标专业之间亲密感是绝对可以激发学习动机的。我也是先确定导师才定下来了专业方向。
?
(二)回答三个问题
?
接下来,你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
1.首先需要明确:你为什么考研?
这里的理由是多样的。但内在动机通常比外在动机更持久。
?
2.其次:你为什么考这个学校?
最多的理由是“高考失利”以及“985 211”
?
3.最后: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方向?
分数线低?个人爱好?本科专业相关?
?
这三个问题,考研之前,过程中,之后,都要不停地询问自己。或许初始阶段谈动机为时过早,但这是一个在复试中绝对无法避免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跨考生而言。同时,你的回答不会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不断变化。
?
我的建议是,像是写个人陈述一样,把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写下来。例如我的回答是:
(一)榜样激励
?
我的第一个学习动机可以用班杜拉的替代强化来解释。我有一位亲近的姐姐毕业于北师大的教育技术学,她是我的人生榜样,在为人处世、工作学习等方面对我有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正是从她的个人魅力上,我感受到了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文化底蕴。不仅是她,还有许多我接触过的北师大的学长学姐,同届同学,都展现出了这所学校的风采,令我心生向往。我想,这也是北师大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
?
(二)实践经历
?
我的第二个动机可以用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求知与理解的需要来解释。在2018年参与的大创项目中,我负责研究背景和理论分析,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文凭理论,引发了对于教育学的研究兴趣。尔后我开始自主阅读一些教育学的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教育学这门学科与我个人的价值取向非常相符,因此决定报考教育学的研究生。
?
(三)个人志向
?
我的第三个动机可以用德西和瑞安的自我决定理论来解释:“人具有自我决定的潜能,引导人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活动。”我的本科志愿是父母替我填写的而不是我自己决定的,这也和我一直处于他们的过度保护中,导致青少年时期同一性早闭有关。在疫情期间,我偶然看到了xx老师的公开课。ta在课堂上十分亲切,并且能把复杂的理论以简单易懂的例子讲述出来。尽管ta本人并不知道,但正是ta引领我进入了这个领域。在和父母沟通之后,他们充分尊重我的决定,支持我报考北师大。
?
如上所述,当你明确了自己为什么要报考xx学校的xx方向,而不是心里只有一个模糊的理由(我要考研,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时,你才会避免去盲从大流,仅仅是“增加了考研的参与感”,而不是“最终入选的那个”。
?
我在开头曾说过,我要谈谈“北师大是否值得努力”,以鼓舞想要挑战这所师范类的最高殿堂,但又瞻前顾后的同学们。
?
答案是“绝对值得”。原因如下:
没有学历歧视,充分的人文关怀,与努力成正比的回报。至少这是我在整个考研过程中,尤其是复试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的。如果有机会,我很乐意在社交平台分享这些小小的细节,来鼓励你们在艰难的2023年继续前进。
?
这一切会让报考北师大的同学们经历脱胎换骨的过程。如果你做到了坚持到底,我想你一定可以体会到自己成为了一个“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也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
?
做坚持到底的人,做实践先行的人,做最终入选的人。当你站在喜欢的导师面前表达自我的时候,一切都是值得的。
?
预祝学弟学妹们,不管一战二战还是三战,都是此战成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