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_单词



原标题: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

首先要恭喜学长,今年高分被人大录取。印象里学长在群里并不是很活跃,但也许正是默默付出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_单词插图
有了今天的结果。这篇经验贴读下来,一方面振奋人心,另一方面又让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所成绩单上每一分都是有缘由的

人大学长古代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千呼万唤始出来”,等待许久的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我也能够将自我的感情加以宣泄,写出了这份经验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一定帮助。

首先做个自我介绍,可叫我川夜,本科江南大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学,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初试为383分(英语64、政治69、文学基础128、古代文学122), 排名第一 。因为自己在复习之时走了很多弯路,同时受到了很多学长学姐的恩泽(尤其是善良美丽的人大学姐),所以希望自己能够为后辈的前进之路尽一些微薄之力。

在此,浅浅谈一些自己关于复习的看法,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温情满满地打开录取通知书,不要再忍受世间之苦。我将从两个部分(公共课与专业课)分开来谈,先以理论概括,再举一实例,结合同学们的疑问,尝试做一些系统化的概括,但愿浅薄之言能打动你之一二。考研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准备,时间极其充足;考研真题每年都可以研究,可以觅其规律;所以, 资料周全,方法得当、态度认真 ,做到天时、地利、人和,结果一定不会差。

一、英语复习方法

考研题型设置:完形填空0.5分/个*20个=10分;阅读理解PartA共四篇阅读,单选每篇五道题,共40分;PartB新题型10分;PartC 翻译1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共100分。

复习书目推荐:单词部分《考研单词》绿皮书、“百词斩”APP;真题部分《于慧真题100篇》(阅读、完型、新题型、翻译都囊括其中);作文部分何凯文《考研英语写作高分攻略》。书目每年都有修订,各位同学切要留意 购买最新版

我英语才考了64分,是比较弱的,没有什么很厉害的经验,只能从自己的教训中稍作总结,提供一些建议。

第一,单词方面。单词对英语之重要性无需多言,这里主要以我自己为例,说明单词记忆的一些小技巧。推荐一本《15天背完GRE》单词,读完之后则会吸取它一个重要方法就是“ 隔日重复,频率渐快 ”。时间安排上,我没有专门安排记忆单词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课余时间或者每日早上8点开始复习专业课前,或晚上睡前打卡、回顾,一直到12月考前。要之,选取何种单词书或方法记忆单词并不是那么重要,重在坚持和反复。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_单词插图1

第二,阅读(包括完型、新题型、翻译)方面。这就是第二本书《于慧真题100篇》的使用。关于这本书里的真题,我研究的遍数应该是数不清了,但后期主要是重复,比较关键的便是前三遍:第一遍,熟悉前50篇的所有陌生词汇、句法,能够较为顺畅地理解其句意;第二遍,非常熟悉前50篇的所有句法、文法,能够将错误率高的阅读整篇翻译;第三遍,开始练习后50篇的阅读,能够保证一定的正确率和速度。这里要强调几个关键点,阅读是 做完研读完修改完 最后才核对的答案;研读速度是要越来越快;做题时间设置在20分钟以内。关于其时间安排,一般在早上,两个小时左右研究4篇。

到11月份左右,就基本熟读甚至可以背诵了,这时候继续保持研读的速度,但要着手做整套完整真题。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看懂句子的能力也就不低了。对于完型、新题型和翻译也就没那么困难了,适当地练练手就差不多了,给自己的专业课节省时间。

第三,作文方面。其实我用的方法较为传统老套,买了何凯文的那本书,按照主题(比如传统道德、环境污染、个人品质等)各背诵了一篇,然后自己做了一份“模板”,换用关键词就可以。时间上,也是从11月末才开始,早晨起来背一两篇,所以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给自己的专业课节省时间。

要之,英语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夯实基础,多认识点单词,多了解些命题的风格,是可以取得差不多的分数的。着重说一点: 四六级影响不大 ,我四六级都是刚刚飘过,是的,飘过。其实我的英语成绩不高,所以参考性不是很强,大家也要多参考高分段学长学姐的经验,希望有帮助。

二、政治复习方法

考试题型设置:选择题50分:其中单选16道,共16分;多选17道,共34分。大题50分,五道题包括:马原,毛中特,思修法基,史纲,时政,共100分。

复习书目推荐:三个字——考研。

复习方法:我政治才考了69分,是比较弱的,没有什么很厉害的经验,只能从自己的教训中稍作总结,提供一些建议。《精讲精练》过了大约有3遍,《1000》题大约有2遍,《肖八》背了大意;重要的点来了,距离考前一个月左右,市面上有名的押题卷都出来了,比如《考研》、《米鹏》、《任汝芬》、《才逸》、《石磊》等,我基本上把这试卷的选择过了一遍,然后把错误的选择整理出来,看到考前;对于选择部分,多看几遍精讲精练、多做几套选择就有一定的概念了;对于分析部分,背熟《肖八》、《肖四》,尤其是《肖四》基本可以。

当时,我还做了一个工作挺有意思的,就是把《考研》、《米鹏》、《任汝芬》、《才逸》、《石磊》的最后押题卷的分析题按照马原,毛中特,思修法基,史纲,时政做了一个比较分类:重复的考点选择其一,反押题的题目浏览,这样就比较具有全面性,考场上结合自己的语言临场发挥,基本是成绩不会差,今年的政治考研题基本都有压中了(选择题错的比较多),感觉有时间有精力的后辈可以借鉴。

三、专业课

关于专业课是我从始至终最为重视的,我的分数古代文学为122,10个进入复试的同学当中只有2个超过120,另外一个是129;文学基础为128,是分数最高的。尽管初试考试感觉不错,但对分数还是不太满意,痛定思痛,觉得对于文学史的基础把握还不够全面,一些作家如李渔、李玉、黄庭坚等掌握还不够透彻,所以答题时例证不够充分,当然也有可能是其它原因,比如考试期间睡眠基本为零。

在我看来,专业课考察的知识点千变万化、数目众多,但分解、观照它的能力更为重要,只要掌握了一些考试、答题、阅读、研究文章著作等的能力,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这里,我归结了四大能力需要我们掌握,其中贯穿着具体的考试信息及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搜集信息的能力(全面、准确)

搜集信息的能力贯穿在考研之前及之后,要求搜集的信息“ 全面而准确 ”。这里,列举了一些前期通过“人大研招网”、“已录取学长学姐的经验贴”、“考研群内共享资料”、考研论坛、中国知网等渠道搜集来的信息,愿能助君:

(1)参考书目。因为人大文学没有具体的参考书目提供,所以我们只要在 学界内的文学史版本中选择一到两种作为研究之用即可 。分开来说,古代文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赵义山《中国分体文学史》四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现当代文学: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程光炜《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郑克鲁《外国文学史》、朱维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6版》;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杨慧林《西方文论概览》。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_单词插图2

(2)试卷类型,近几年试题类型有固定化倾向。初试,古代文学:满分150分,皆为必做题。2018年是5个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50分;两道简答,每道20分,共40分;两道论述,每道30分,共60分。文学基础: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共150分。2018年名词解释10个,每个5分,共50分,必做。简答题8选4,四门科目各两道,任意选四道即可,每道25分,共100分。

复试,科目只有古代文学和英语。笔试题目专业课和英语一直不固定,如专业课2016年3个名词解释,一个论述;2018年诗词曲小说各出一道必答论述题,每道题25分,共100分。英语16年题型类似高考题,有单选、完形填空、阅读、写作, 题量很大 ,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地快点做;17年两篇阅读理解、一篇翻译、一篇作文;18年同17年一样。面试专业课和英语题目近几年选择抽题形式,两个纸盒各取一个纸条,上面为面试题目,选择其一作答即可。

(3)录取分数线。2015年古代文学专业复试线为50、50、90、90、345;2016年古代文学专业复试线为58、58、90、90、365(实际进入复试考生最低分为365);2017年古代文学专业复试线为58、58、90、90、360(实际进入复试考生最低分为360);古代文学专业复试线为55、55、90、90、355(实际进入复试考生最低分为360)。

(4)报录比。报录信息无官方发布,只能做大约估计,一般每年包括古代文学专业的人数在150左右,近几年有不断上涨趋势;录取情况,2018年进入 复试10人,录取7人 ;2017年进入复试14人,录取8人;2016年进入复试12人,录取6人;2015年录取6人。

(5)人大古代文学方向导师论文(极其重要)。人大古代文学方向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所以在复习之时,应适当搜集、浏览其中部分老师的著名论文,从而以见其研究方向和为文风格,引导复习的侧重点和调整复习方向。这里,我收集了近几年古代文学方向学界较为著名的论文和论著、人大老师的主要论文论著打包压缩作复习之用。

(6)考研真题及解析(初试与复试,极其重要)。

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其一, 人大从1999年到2018年的文学考研真题 ,及精选年份真题的解析。本校真题之重要性无须赘述,需要天天看、夜夜看,翻来覆去研究,从朝代、文体、考察的频率等诸多角度进行分析。有人言考试“侧重点”在哪里,真题便是;

其二, 34所文学专业不错的学校考研真题 。如南师、北师、陕师、南大、复旦、南开等。其作用主要有二:其一,查漏补缺。通过不同学校的考研真题来确认自己知识是否系统化、全面性;二,后期练手。复习后期,基础较为夯实,进而可以选择参考性较强的学校考研真题按照考试标准进行回答,以练思维的敏捷和时间的把控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_单词插图3

这里要强调几点, 切不可以有“去年考过了今年就不会再考了”的思想 ,切不可有“这前几年都考过了好几次,今年不会再考了”的思想,切不可有“真题套路已经被我抓住,今年我说不定可以到猜题”的投机取巧思想(当然,押题是可以,但不能为时尚早,需保证所复习内容的全面性,最后再做一“尝试”),一定要稳扎稳打,踏踏实实,保证复习的全面性。

这些信息我们应该在考研前具备一部分,随着考研进程的不断推进,也应该积极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如QQ考研群等)不断丰富添加,从中再慎重选择有效信息帮助我们提高考试能力。所以,搜集信息的能力贯穿考验始终甚至人之终生,务必留意留意再留意。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_单词插图4

附:2017年文学院各专业报录比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_单词插图5

二、解剖课本的能力(逻辑、系统)

关于解剖课本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洋洋洒洒几十万余言,哪些需要重点阅读研究,哪些需要浏览大意,这都是在前期过课本的时候需要着重留意的,这里,就以袁本稍作浅薄之言。

(1)关于课本前的目录。在正式一遍又一遍的过课本之前或之时,目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对我们有 建立文学史的框架之用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朝代之更替一目了然;再具体说来,比如宋词的发展,看了目录就会明白许多“北宋前期花间词风的延续和新变”、“周邦彦和北宋后期词人的创造(元祐词人)”、“南渡词人的新变”、“南宋中后期辛派与姜派的双峰对峙”、“吴文英和南宋后期词人的深化”的知识。那么,看到这样的宋词流变,心中就有一定的“文学史观”,同时会产生很多疑问:北宋前期词的延续和新变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新变?这样的变对后世词体发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关照目录时应该注意的。 心中有文学史发展的框架,接着逐渐的填充具体内容,就能够点面结合、横纵结合,基础打得比较牢固 。所以,当2018年复试笔试题目“论述清初戏剧的发展”,由于对于目录把握较为熟悉,即文学流变较为熟悉,这就是考察简单的文学史,按照自己的笔记有条不紊地进行罗列即可。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_单词插图6

(2)关于课本的注释。课本的正文自然应当仔仔细细、踏踏实实的阅读、研究,但文本末尾的注释,这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极其容易忽视的,但 注释的内容往往包含着许多重要信息,它起着辅助理解、补充正文等的作用 。这里举一两例以见一斑:2017年文学基础名词解释《知堂回忆录》当时很多同学没有回答出来,而周作人的这本散文集在钱理群的《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介绍没有出现在正文中,而是以注释补充的形式出现,这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注释中可能有重要考点 ;关于“江西诗派”黄庭坚“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的有众多解释,但在注释中作者还进行了大量补充,如惠洪《冷雨斋夜话》卷一记黄庭坚语“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还有对宫体诗的补充,曹道衡、沈玉臣总结其特点为:“一、声韵、格律,在永明体的基础上踵事增华;二、风格,由永明体的轻绮而变本加厉为秾丽,至于淫靡;三、内容,较之永明体更为狭窄,以艳情、咏物为多,也有不少吟风月、狎池苑的作品。”《隋书》指出其特点为“争弛新巧”,“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诸多文学评定如对白石词的评价顾咸三云:“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而姜白石、张叔夏辈,以冲澹秀洁得词之中正”;对稼轩词的评定,“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周济言:“稼轩沉着痛快,有辙可循。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对杨诚斋的评价,如陆游认为“四百年来无复继,如今始有此翁诗”;韩淲则认为诚斋体不同凡响,自成高格,“字字多般都有格,篇篇出众不趋时”;姜特立更是把杨诚斋奉为诗坛盟主“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这些知识都是从“书旮旯”里觅出的,所以注释中可能有价值极高的补充资料。这一切都提醒我们, 千万要对书目做全面性的地毯式的阅读,一定不要忽视细节

(3)关于课本研读的时间及遍数。课本我以袁本为主,赵本为辅;在4月初—9月初大致过了三遍袁本,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与此同时,赵本看了有一遍,把其中重要的内容或者袁本中没有提到的点做一个补充,补充到我的笔记里;与此同时,在看书遇到不懂的点,如“文学的自觉”、“以赋为词”等,就会选择性的在知网中下载论文阅读,把其精华摘抄到笔记里;与此同时,在业余时间,收集阅读了人大古代方向一些老师的论文,了解了他的一些文学观点,也把一些重要的、感觉能够帮助考试的文学知识进行了摘抄与理解。所以,这大半年我就在做这一个工作: 看课本,不懂的点看论文 ;看课本,重要的点罗列;看论文,有用的点理解罗列。课本太冗杂了,重点不够突出,所以最后到9月初基本按照自己的思维再生产出了笔记,在看论文及其它专著的过程中同时不断做补充,做补充,做补充,最后一直看到了考前,循环往复。

这里说说对一些补充专著的看法。其实我觉得看书在于精度,在于真正了解编者的思想,在于理解文学现象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逐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由于考研期间时间紧张,所以我没有看太多的专著,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论文和两种书籍,其余补充资料看的很少,但个人觉得:真正地吃透这两种书就够了,切勿盲目图大求全,最后一无所获。

三、时间安排的能力(合理、动态)

时间的安排能力真的非常非常重要,什么时候过课本、什么时候做笔记、什么时候开始背诵笔记、背诵笔记的时间安排等等。如果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或提前完成造成诸多复习空白,或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安排,导致整体的复习计划受到影响,恶性循坏,复习的效率低下。当然,每一个人在安排复习时间上是有区别的,但提出两个原则:一是合理,即符合本人作息生活和复习进度;二是动态,即能根据自己复习的效果进行 随时调整 。这里,以本人各科复习时间安排为例,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定借鉴。

(1)英语:4月—6月末或在早晨7点—8点记忆单词,或中午、晚上上课之前记忆,睡前用百词斩打卡;7月初—10月初每天早晨8点—10点研读真题,研读方法前有介绍;10月初—12月初减少了英语复习的时间,将其压缩至每日午饭后至14点前、晚饭后至19.30前,此时主要任务在研读真题的同时做后50篇真题;12月初继续压缩英语复习时间,安排在早晨8点至9点和晚上12点之后,主要任务在研读作文并形成自己的模板,一直到考前。总之,英语我花费的时间较少,目标就设置在了65+,所以当时成绩出来,也还是在其情理之中。

(2)政治:6月末—10月初每天午饭后到下午14点前看《精讲精练》,同时做1000题,循环往复;11月好像就开始看《肖八》了;考试前背了背《肖四》。时间安排比较简单,选择题熟悉1000题中的错题和精讲精练中的陌生考点,分析题背诵《肖八》、《肖四》。考前目标设置在70+,考后的69也是比较满意。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_单词插图7

(3)专业课

A.4月到9月初,每天早晨8点到11.30过《外国文学史》;每天下午2点到5点半过《现当代文学史》;每天下午7点到12点半过《中国文学史》;同时看论文、做笔记,这样的工作一直到9月,我的笔记才完成,之后就没有看过课本。

B.9月初到9月中旬:查漏补缺。时间安排还和以前一样,只不过此时的工作是:检查自己有没有复习的盲点或者所作笔记中还有没有覆盖到的地方。所用的参考基准是购买的“ 34所文学院校考研真题 ”,看看它们的真题就知道了自己哪些地方还压根不知道、或者自己哪些地方还复习不够充分,一目了然,这半个月,又在笔记中添加了不少内容。

C.9月中旬到12月24日:理解背诵自己的笔记。这是我最痛苦或者最幸福的日子,有过顺利记忆的开心,也有过记不住东西的烦躁,但这也是最难忘的日子。具体言之,因为我前期将两个版本的课本中的、论文中的精华都按照自己的逻辑做成了笔记,所以这一段时间里没有再看课本,只是一遍又一遍地过自己的笔记,遇到新的知识点不断地再进行补充,循环往复,直至终篇;每日9点到12.30记忆外国文学史;每日下午1.30到5.30记忆现当代文学史;每日6.30到夜晚1.30记忆中国文学史。这样的日子一直维持到考前,值得一提的是,考试的那两天我无法入睡,索性就又过了一遍所有的文学史,睡了30分钟左右,所以,最后一门考完就吐了,身体有点受不了。所以,第一,我要感谢那时候爱熬夜的自己,会通宵学习,不喜欢早起,刚开始还逼迫自己早起看书,后来发现学习效率太低,于是放弃了,冲刺阶段的自己每一天都很晚很晚睡,早晨很晚很晚起。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_单词插图8

所以,大家要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时间 ,不一定就完全要早晨起得很早很早的,效率太低还不如去睡觉;第二,一定要踏踏实实完成自己当天的任务,用“梦想倒推法”,分解成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的任务,这样给自己的压力就不会太大。当时我每一天都在黑夜里暗示自己:今天的事情如果做不完就不能够睡觉,今天的事情如果做不完就不会被录取,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一直到考前。倘若时常给自己“宽容”,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坏”,自己“沮丧”带来的烦躁与愤怒对本我造成的伤害是其它诸事所莫之能比,所以一定要“今日事,今日毕”,“自律就意味着自由”。

四、理解记忆的能力(理解、重复)

讲真,有时觉得文科生的考试考到了最后就是在比谁的记忆力好。但古代文学的记忆不是死记硬背,这我觉得就是对文学的误解,而是需要把握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线”,一直牢牢把控就会事半功倍。一味理解不记忆一些文学专用术语也不行,一味记忆而没有得其精髓也不好,所以在前期理解的基础上后期记忆是最好的不过的。这里简单言几个小的点。

(1)过课本的时候一定 要保证每一个陌生的、不理解的点熟悉 。我在过课本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文学现象或者文学段落,就会选择罗列到笔记上,事后去看论文或者其它版本文学史的相关论述,一个原则就是保证自己在这个点上没有盲区。在过课本、夯实基础的时候一定要勤、要全,速度慢一点没关系,但一定要融化到自己的心中。如我不理解“骈文的发展脉络及其文学特征”,就特定去看了关于骈文的论文,最后将其从先秦渊源到清代骈文大兴做了一个梳理,对其文体特征从藻饰、句法、音律、用典等方面做了总结,这些都为我后期背诵效率和时间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如以宋词为例,“北宋初期晏殊和欧阳修词风变革之处在哪里?与南唐冯延巳词有何关系?这样的变革对张先、柳永、苏轼、周邦彦等有何影响?”在过课本的时候多想一想这些问题,在后期背诵的时候效率就会非常高,真正理解了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才是最持久永恒的。

(2)从文学史的 “横纵结合”理解记忆文学 。横向方面,如从先秦到明清,每一个朝代内的特定时期的特定思潮对各个文体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如晚明的个性解放思潮对小说《西游记》、《金瓶梅》,戏剧《牡丹亭》,诗文李贽、公安三袁等影响巨大;如唐朝的安史之乱对文学造成了什么影响?则从诗歌(大历诗风、新乐府运动)、文(韩柳的古文运动)等进行论述;如魏晋玄学对文学造成了什么影响?等等。这些都是从横向的对比中加深记忆点的熟悉。纵向方面,则主要从各文体的流变进行观照,如小说,以文言小说、短篇白话小说、长篇白话小说即章回小说进行梳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是文言小说的发轫,唐朝传奇的鼎盛是文言小说的发展,清代《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的最后的辉煌;短篇白话小说从宋代话本小说逐渐定型,到明代话本的集大成之作“三言两拍”的发展,再到清代最后一个短篇白话小说家李渔;长篇章回小说从话本小说中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到明清而大盛,出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与元明清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与元明清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与明清神怪幻想小说、《金瓶梅》与明清世情小说、明清公安侠义小说、《儒林外史》与清代讽刺小说。如词,从《敦煌曲子词》民间走向文坛的唐五代词、五音繁会的北宋词、继续发展的南宋及宋、金词、走向衰落的元明词、再造辉煌的清词。这样,按照文体进行梳理,就非常清晰,复习效率非常高,对于文学现象的把握自然很容易,逐渐几千年的文学史就会深入心底。 一言概之,横向对各个时期的各体文学发展及其相互关系了解透彻;纵向对各个文体在几千年的流变过程中的“延续”与“新变”了解透彻,这样横纵结合、变换交错,将复杂的文学史分成两大部分,理解起来自然容易许多。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_单词插图9

(3)以对比的方法理解文学。这样的对比分为两种: 不同时期的文学现象进行对比、同一时期或同一集团的不同作家进行对比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对文学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透彻。前者,如同为“文学复古运动”,韩柳“古文运动”、宋代“古文运动”、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各有什么特点?有何异同?唐诗和宋诗的对比?;后者如“三曹”的对比?“建安七子”中王粲与刘桢的异同在哪里?“竹林七贤”中嵇康与阮籍的对比?唐朝“边塞诗派”中盛唐边塞诗与中唐边塞诗的异同?盛唐边塞诗中高适与岑参的对比?,“山水田园诗派”中王维和孟浩然的对比?在对比中可以加深对各自的影响,不失为一种理解记忆的好办法。

(4)以著名评论家的评论理解文学。前人著名评论对于我们理解一些考点的帮助巨大,也应该给予注意。如叶夑《原诗》中对诗歌发展的精辟立论,所谓“《三百篇》,则其根;苏李诗,则其萌芽由蘖;建安诗,则生长于拱把;六朝诗,则有枝叶;唐诗,则枝叶垂阴;宋诗,则能开花”。为此,“不读汉魏诗,不知六朝之工也;不读六朝诗,不知唐诗之工也”;如胡应麟《诗薮》:对曹植文学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子建)《篇》,太冲《咏史》所自出也;《远游篇》,景纯《游仙》所自出也;‘南国有佳人’等篇,嗣宗诸作之祖;‘公子敬爱客’等篇,士衡群制之宗。诸子皆六朝巨,无能出其范围。”如明代胡应麟《诗薮》对咏史诗的流变及左思《咏史诗》的价值,概括的相当准确:“太冲《咏史》,景纯《游仙》,皆晋人杰作。《咏史》之名,起自班固,但指一事。魏杜挚《赠毌丘俭》,叠用八古人名,堆垛寡变。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杜,而造语奇特,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干云,遂为古今绝唱。”如冯煦对稼轩词多样化风格的概括:“《摸鱼儿》、《西河》、《祝英台作》诸作,摧刚为柔,缠绵悱恻,尤与粗犷一派,判若秦越。”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揭示志人小说在叙事观念上的重要变化:“记人间事者已甚古,列御寇,韩非皆有录载,惟其所录载者,列在用以喻道,韩在储以论政。若为赏心而作,则实萌芽于魏而盛大于晋。”这些论断与评论都是有极大的帮助价值,同时,近年来考题也有给予“原典”进行分析的考察趋势,如2018年文学基础的考题就是典型例证。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_单词插图9

(5)以具体的文学作品理解文学史。文学的构成因素之中作品占了很大比重,而且回答问题,不论初试或复试,结合具体作品来回答都是最好的。如2018年初试考题“李玉的戏剧成就”、“文学的自觉”等,是一定 要结合具体文本 的,所有的问题回归到具体的作品之中;包括一些评论家所作的评论让考生进行解释,也是需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可见,具体的文学作品是一切文学研究的基础。在复习的时候,我根据自我的兴趣和课本推荐的书目,做了一份《中国古代文学诗文背诵100篇》,于空闲时记忆背诵,直至考前。

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在了我的33万字的笔记里,那是我熬夜熬出的结晶,谢谢它没走,一直陪我到复试结束,它将成为我一生的良师益友。一言概之,考研期间所磨练的意志与训练的能力是不仅仅局限于这一次考试,而是终生受用,也是合格研究生所必须。每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记忆方法,随机应变,踏踏实实,让每天都充满成就感。期望上天不要每一个认真、踏实、努力、善良而又美丽的你。

好了,话说的已经够多了,感觉作了年度总结一般。想起过去的那个夏天,有过无数的迷惘与沉沦,骑着车子绕着学校一圈又一圈;有过无数的自卑和孤傲,看着复习顺利的他们无比担心,看着被自己的自私伤害过的姑娘,如今想来,恐怕身后的梅花不会落满南山。想起过去的那个冬天,有过无数的寒冷与温暖,一次次的拥抱,一次次文字带来的感动,一次次的分离与重聚,一次次的争吵与理解,如今想来,江南的冬天恐怕不只有诗歌。8月那酷热的风的气息,10月那寒冷的风的味道,如今想来,还记忆犹新。现在这样的平淡叙述,当初是多少次的眼泪朦胧;现在如此的“轻松”,是当初多少次的心如刀割。何况,如今,一切都与当初不同。最后,谢谢你能读到此刻,我想,我应该到了和你说再见的时候了,因为,我说过“再见,就是祝福的意思。”

人大学长古代文学必读书目推荐

一、先秦两汉时期

(一)原典类

(1)诗歌:背诵《诗经》名篇、背诵《离骚》、背诵《古诗十九首》

(2)文:选读《韩非子》、《庄子》、《战国策》

(二)非原典类

(1)诗歌:宇文所安《中国古典诗歌的生成》、《敢有歌吟动地哀:屈原传》

(2)文:《古文观止》、《盛世文豪:司马相如传》、《宇宙的寂寞:杨雄传》、《史魂:司马迁传》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原典类

(1)诗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周振甫译注《诗品译注》、李善注《文选》、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吴兆谊注《玉台新咏笺注》

(2)小说: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汪绍楹校注《搜神记》

(二)非原典类

(1)文学史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曹道衡《南北朝文学史》、葛晓音《八代诗史》、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万绳南《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录》、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骆鸿凯《文选学》

(2)诗歌

袁行霈笺注《陶渊明集笺注》、田晓菲《尘几录》,《龙性难驯:嵇康传》、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阮籍与嵇康》、《阮籍评传》、《阮步兵咏怀诗注》

(3)文

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

(4)小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古小说钩沉》

三、隋唐宋金时期

(一)原典类

诗歌:赵殿臣《王右丞集笺注》、王琦辑注《李太白全集》、钱钟书《宋诗选注》

(二)非原典类

(1)文学史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朱光潜《诗论》、闻一多《唐诗杂论》、林庚《唐诗综论》、马茂元《马茂元说唐诗》、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黄永年《唐史史料学》、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

(2)诗歌

《唐才子传》傅璇琮、《盛唐的娇子:李白传》、周勋初《李白评传》、冯至《杜甫传》、陈贻焮《杜甫评传》、曾祥波《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田欣欣《韩愈和孟郊的诗歌》、《文起八代之衰:韩愈传》、林语堂《苏东坡传》、刘小川《《苏东坡》》、朱东润《梅尧臣传》、《陆游传》,《王安石传》,《腹心欤:元好问传》;

(3)词:《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传》

(4)文: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刘学锴《李商隐诗歌集解》

(5)小说: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

四、元明清时期

(一)原典类

(二)非原典类

(1)诗歌:《四海宗盟五十年:钱谦益传》、《红粉青山伴歌吟:袁枚传》

(2)文:

(3)戏剧:《悠悠写戏情:关汉卿传》

(4)小说:《文采风流第一人:曹雪芹传》

文献学:杜泽逊《文献学概要》、黄永年《古籍版本学》、扬阿斯曼《文化记忆》、金克木《书读完了》

人大老师本科推荐书目

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

李剑国:《宋代传奇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

程毅中:《古体小说钞》,中华书局2001年版

程毅中辑校:《宋元小说家话本集》,齐鲁书社2000年版

《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古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1987年版

《古本戏曲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 年版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版

冯其庸校订:《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文康:《儿女英雄传》,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夏敬渠:《野叟曝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陈端生、梁德绳:《再生缘》,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蔡毅编著:《中国古代戏曲序跋汇编》,齐鲁书社1989年版

吴毓华编:《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版

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选编》,齐鲁书社1989年版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胡益民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蒲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程国斌:《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程毅中:《唐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许总:《元稹与崔莺莺》,中华书局2004年版

汪辟疆:《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卞孝萱:《唐传奇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周绍良:《唐传奇笺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程毅中:《宋元小说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胡万川:《话本与才子佳人小说之研究》,大安出版社1994年版

陈益源:《元明中篇传奇小说研究》,华艺出版社2002年版

林辰:《明末清初小说述录》,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苗壮:《才子佳人小说史话》,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任明华:《才子佳人小说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周建渝:《才子佳人小说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版

苏建新:《中国才子佳人小说演变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王颖:《才子佳人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邱江宁:《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研究》,三联书店2005年版

向楷:《世情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方正耀:《明清人情小说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曹萌:《明代言情小说创作模式研究》,齐鲁书社1995年版

吴秀华:《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马克梦:《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十八世纪中国小说中的性与男女关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艾梅兰:《竞争的话语:明清小说中的正统性, 本真性所生成之意义》(罗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郭英德:《李渔》,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俞为民:《李渔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胡元翎:《李渔小说戏曲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版

黄果泉:《雅俗之间 李渔的文化人格与文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张春树,骆雪伦:《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 李渔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及其“现代性”》,王湘云译

沈新林:《李渔新论》,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崔子恩:《李渔小说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版

杜书瀛:《论李渔的戏剧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鲍震培:《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胡晓真:《才女彻夜未眠——中国近代女性文学的兴起》,北京大学出版社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梁已真:《中国妇女文学史纲》,上海书店1990年版

曹正文:《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上海书店1991年版

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康正果:《风骚与艳情》,上考研艺出版社2001年版

陈益源:《小说与艳情》,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何满子:《中国爱情小说中的两性关系》,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俞钢:《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许总:《理学文艺史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版

张邦纬:《宋代婚姻家庭史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伊佩霞:《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姚瀛艇:《宋代文化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韩经太:《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中华书局1997年版

罗立刚:《宋元之际的哲学与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史卫民:《元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么书仪:《元代文人心态》,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版

许总:《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理学文艺史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黄仕忠:《婚变、道德与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吴存存:《明清社会性爱风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空间与家:论明末清初妇女的生活空间》,《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3期,1995年8月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邓小南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邓子琴:《中国风俗史》,巴蜀书社1988年版

曼素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历史上的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龚鹏程:《中国文人阶层史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宋克夫、韩晓:《心学与文学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萌:《论中国才子佳人文学中的两性格局与文人心态》,《中州学刊》2003年第3期

谢真元:《才子佳人模式及其文化意蕴》,《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4期

张清华:《论中国文学中的才子佳人模式》,《齐鲁学刊》1990年第4期

卢兴基:《在<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填补历史的空白》,《明清小说论丛》(第1辑),1984年

苏兴:《天花藏主人及其才子佳人小说(二)——天花藏主人的才子佳人小说》,《才子佳人小说述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文革红:《天花藏主人非嘉兴徐震考》,《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1期

文革红:《才子佳人小说流行现象分析》,《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1期

郭英德:《论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戏曲小说的审美趣味》,《文学遗产》1987年第5期

郭英德:《至情人性的崇拜——明清文学佳人形象诠释》,《求是学刊》2001年第3期

纪德君:《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佳人形象的文化解读》,《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1期

李鸿渊:《情理调和,皆大欢喜:从社会文化思潮看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团圆结局》,《船山学刊》2003年第3期

陈瑜:《从才子佳人小说兴盛的社会文化原因看其文化品位》,《殷都学刊》2002年第1期

马珏坪:《知识、赋权与自由 ——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张菁强:《人性和礼教的乌托邦:才子佳人小说述论》,《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3期

曹亦冰:《<好逑传>非才子佳人小说论》,《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3期

姚旭峰:《试论明清传奇中的“才子佳人”模式》,《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明清小说论丛》第1-5辑

尹占华:《<莺莺传>是元稹自寓-兼与吴伟斌先生商榷》,《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4月。

苏兴、苏铁戈:《以元稹、白居易为核心的中唐小说集团述论》,《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3期。

雷振华、吴建国:《从<钟情丽集>看元明之际表亲型“才子佳人”叙事范型》,《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李劲松:《论吴炳与才子佳人小说》,《明清小说研究》1992年第3、4期

刘勇强:《戏梦人生——谈<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故曲终死节>》,《文史知识》2004年第4期

赵咏冰《带着脚镣的生命之舞——从<再生缘>看传统中国女性写作的困境》,《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2期

赵爱华《保守与激进的交融——论弹词女作家的创作心态》, 《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4期

后记:且作无病之呻吟

音乐响起,我的世界便升起了太阳;尘埃落定,我的心中便有了光芒万丈。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悬在心中的石头也基本可以融化成幸福的沙粒飘扬在空中。曾经的失落迷惘,曾经的豪情万丈,都如同窗外的云儿,默然静寄、悄声无息。夜深,这一次,若你我在文字中相见,我将提笔,在心上,为你写下最衷心的祝福,缓缓流淌在时光之流。当你认真地看完了这篇经验贴,我相信不会让你太失望。

即使考研结束,这备考日子的感受如同空气般萦绕着我。拿起自己心爱的诗集,我不禁沉浸在其中,曾经就是这些文字陪我度过了那冰冷、孤独的日子。从江南之中到江南之南,又由南到北,又由北向南,一次次的飘荡,一次次的离合伴随着的皆是无尽的痛苦。在过去的一年里发生了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但几个场景让我如今回想起来为之动容,不禁潸然泪下:其一,寒冷的冬日,图书馆自习下后,念今天的任务还未完成,为了不影响室友的休息,肚子在冰冷孤单的楼道里静默读书,伴随一次次灯光的熄灭,背后是内心悲痛与期待的交织。就是在这里,我寻找到了海子、北岛、西川的诗,我寻找到了自我存在的维度,我寻找到了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悲痛,我寻找到了自我存在的无意义,透过窗户看着路外的霓虹灯,我该向何处。其二,在西安寒冷的十一月,我孤寂地度过了一个人复习的岁月,那静得到可怖的空白,那冷得蚀骨的寒冷。难以忘怀故友温暖的关怀,难以忘怀楼下每日下午五点准时出现卖小吃的大叔,难以忘怀隔壁夜夜喧闹的情侣,更难以忘怀西安十一月的蚀骨寒冷,难以忘怀西安交通大学温暖的通宵自习室,难以忘怀在矗立的大桥上飘落的那一叶,“一叶落,不知多少秋声”。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_单词插图10

着笔如此,情感的热力仍然在向四面发散,心中存在的天幕起伏不定。在思想的深渊里,拼命寻找理想的力量;在跃动的心灵中,努力感受自我的声音。在紧绷的现实面前,我如同一个小丑,从北门出,由南门而入,如同“围城”,困窘之无穷无尽。喧闹与骚动,如痴人呓语,毫无意义:这一次,我想用极平淡自然的语言表达出自我之于时代的搏击,表达出自我灵魂之游离无依,表达出个人肉体与精神的斗争,这其中,交织着爱情的虚假与真实、短暂与永恒;交织着友情的饱满与苍白、真诚与虚伪;归属感的缺失,精神态的残破,灵魂性的丧失,以及对现实与未来的困苦、迷惘,斗争与妥协。于是,我们便成为这个时代的多余人,一个明明身处其中却又明明无力把握自我命运的多余人。我们之中,歧路彷徨而来的无奈顺从,心安理得中经受着平淡无奇生活对于生命的变相摧残;穷困自我、痛骂时代浇离或种种变态行为显示出自我的坚守与反抗。你似乎与社会公布而行,但其实,你已丧失个人完善的精神内质与人格构成,在保守与渴望、激进与畏惧间游走;在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自我所构成的“他人之地狱”与“自我之地狱”中挣扎;在个人与时代、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感性、情欲享受与纯真爱情所构成的矛盾体中活着。一个个姑娘、一位位亲故、一声声欢笑与悲伤都在历史的流动中,化为一声叹息。

二零一七年是我极不喜欢的一年。这一年,我于庸懒的宿舍之中,众人睡通铺,唯我独醒。辗转难眠,邃起身延展书桌,微光下,悄然抄写早日之笔记。抄罢,便随手拿起几本小书,做做笔记。那时的静夜,伴随着室友呼噜声和自我畏惧感的是,为考试发愁的少年。暗黑色的窗,夜半醒来望去,无数人事浮于此,如今想来,也低头一笑而过。不过,人生之自觉性当从今年始,即使自觉性也极为肤浅:筑起思想的地基,寻找未来的重心;用坚韧的意念捶打,进入生命诗歌的节奏。感谢亲人们、兄弟们、朋友们、女友们乃至陌生人们,教我看待世界之另一维度。所以,谁引领青春岁月,在时代与自我的搏击下,都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在自我心中可能出现的裂缝中,深埋下希望的种子,未来早已发芽。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_单词插图11

貌似很多语句来论述:“追求卓越的人是孤独的”这一观点。但其实大可不必,他人之孤你难以想象,自我之独你难以理解,所以,若能抽象概括出自我之于孤独的真切感受,给予同感之人以触动,便是极大的幸福了。“卓越”一词是我始终喜欢的,它不同于所谓“成功”,以更多元化的标准来确立每个人追寻的价值,这对于自我的解放感是其余各语言难以相匹,也给予自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卓越”具有召唤力,时而沉默,时而叫喊,但往往没有回声,所以当其出现之时,必须紧密抓住,犹豫寡断、好高骛远者尤甚之;“卓越”具有孤独感,往往与孤独形影不离。这是说之“孤独”更多意指“精神的孤独”,肉体上的孤独,在如今之时代,怕是难以寻觅。如果必须做一个比喻加以说明,那“卓越”便是“自我心中迷失的君王”,若寻找到自我,你便拥有了自我的完全世界,这种解放感是世界难以理解和给予的;若继续迷失,你便成为遥远的东方的西西弗斯。

在自我之探索中,如歌德《浮士德》中经历的“地狱”“炼狱”“天堂”一般,若经历过知识与理性的指引、道德的净化、爱情与友情的帮助,自我精神的成长就会越过灵魂的边缘,延展到大地。如果说,远行与回归,而回归的路更长。

我总体愚笨。记忆文字反复,难以进入古人之精神,更难以理解身边人之内心,唯一拥有的或许只是“精神胜利法罢了”。爱情需要内心深处的呼应,我显得乏力苍白,如同风中的稻草人,欲与身边人一同前行,无奈只能随风飘散,呓语喃喃。在这几年,青年才俊辈出,他们出类拔萃,令我仰望。幸好我性格倔强,摸黑,在歧路,不见棺材不落泪。其实路没有选择,更没有好坏之分,心是罗盘,即使迷雾重重,也能一如既往地向前走。

这里很感谢曾出现在我身边的女孩。原谅自我的放纵,包容自我的遮蔽,以及为此付出的青春。她就如同冬日里的太阳一般,曾温暖我冰冷的内心。带给我看待世界的温柔之力,给予我性格中柔软细腻的一部分,让我能更加温暖包容地对待一切众生。虽然,我是说虽然——奥可塔维奥?帕斯说“在20世纪各项伟大的起义中,爱情缺失了…”,“将爱情进行到底”这类畅快淋漓的口号暴露了我们的致命伤口—我们正在失去优雅的爱情。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第一名学长的2万字备考经验_单词插图12

这里很感谢多年以来陪伴我的兄弟。老大、书记、宗娃、典胖、振荣兄、文理兄、涛哥、凡爷、聪哥、璇姐、尧哥、杰哥、一鸣兄,他们在我极为低谷之时出现在身边,一同欢愉、一同买醉、一同愤怒、一同吹牛、一同漫步在冷风中、一同徜徉在梦幻里。狭窄的空间时常喧闹,是因为我们为某些话题争论不休;平凡的空间常彻夜虚静,是因为我们无需多言便知静默为何。有时,静默比喧闹更为宝贵,因为我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心中。无数次在淡蓝色的酒瓶后面、在缥缈的菰巴烟里充斥着是坚定的鼓励和无畏的眼神。“生不愿做万户侯,此生愿识韩荆州”,夫复何求。

这里很感谢她,一个爱穿淡黄色裙子的短发姑娘。

这里很感谢他,一个爱皱眉低头静默思考的男孩。

思想太繁琐了,我必须同自我的经验不断做斗争,才能始终保持它的新鲜感与吸引力。可能,对于一个漫长的生命来讲,灵魂可以激动,能够爆发创造力的时期本就极为短暂,但这一时期可能是整个暗淡生命中最为光亮的一段,也许是我们之所以存活在世界的主要缘由罢。而这一年的考研,提供了我看待世界的另一角度,思维的想象性与系统性、自觉性于其始,一个幸运的开始,一个“穷而后工”的开始。

话,说得太多了。如今,我如此感性的用流动化的文字抒写感情,甚至略带煽情。但这一切都是对于过往时光最真挚的尊敬与怀恋,对在我微信好友列表中星标朋友的最衷心的祝福与期待,对曾所爱之人的“再见”,因为,我曾说过“再见,就是祝福的意思”。

他们都准确无误而精彩万分地充当了我在特定时间内的灵魂导游人,都是我内心深处最宝贵的记忆。看着新一代小孩的生长,终究,我和我们也会老去,2017只是一个代号,一个青春的象征。等到我们真正老去的那一天,像告别了蜜月期的情侣,彼此指责对方的叛变与枯燥,同时谁也无法忘记那些最美好的时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