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为何如何如此热衷、沉迷于考研、考公务员高考研究生_网易…(如何评价山东人)



12月26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就将拉开帷幕。来自全国第一考研大省的山东人,即将再次登上风口浪尖!
山东人热 试,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以至于在山东,流传着“不考研、不考编、不考公”的三不孝!

没有学历,没有编制,在山东后果很严重。轻则吃饭时位居末席,被随便转桌,重则相亲无望,不被当成正经人。

某考公培训机构标语
所以,按照典型的山东式职业规划,一个刚刚考进大学的新生,在军训时就要开始准备考研了。
一系列对山东人“考神”、“考霸”的印象,都在不断加深外地人对山东的迷惑:为什么山东人如此热衷考试,如此热 公?
如果想试图理解山东人为何 试,那么最有力的工具,或许就是今年最火热的互联网热词:内卷。

学术定义上,内卷指的是“人类社会在发展到某种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翻译一下,就是你发现“一分努力一分收获”这事,越来越不大可能发生了。
山东人陷入内卷的第一步,是从高考开始的。
央视荧幕上,曾经有部叫做《闯关东》的电视剧,讲述了一户山东家庭为生活背井离乡,出关谋生的故事。

到了现代山东,“闯关东”的故事仍在高考中延续。2017年,山东共有58.3万人报名高考,而双一流大学榜单上,山东省仅占3所。
但放眼全国,自从大学扩招之后,上211、985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尤其是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双一流大学的录取率是山东的四倍。
这种远超平均水平的竞争激烈程度,是山东陷入内卷的第一步。

除了刺激山东考生,上面举例的高考录取率数据还有另一层含义:当山东考生杀出重围,上到和外省学生同等的大学,却会发现在人才市场中,早已扩招的重本和普本都在丧失竞争力。
于是,考研成了缓解就业压力的另一条出路。
为了通过考研实现学历逆袭,山东顺理成章地成了全国最热衷考研的群体,内卷也就从本科不可避免地卷到了研究生头上。

多年来,山东都是全国头号考研大省。在报考人数上,只有北京盖过山东一头,但这是因为北京拥有数量最多的高校,外省考生蜂拥而至。在本地高校稀缺的山东,则纯粹是靠广泛的群众基础坐上了头把交椅。
但是,考了研就能一了百了吗?山东人并不这样认为。
近十年来,研究生的含金量也在随着扩招迅速稀释——
1995年到2016年,中国总共招收了660.8万名研究生,但仅2017-2018年两年,就招收了118万人,远超过去20年间研究生的招生速度。

济南3500名考研大军在体育馆上辅导课,图源:东方ic
而研究生毕业的收入,远没有高到足以保障下半生生活的地步,更无法避免在求职市场上遇到的内卷,到头来,还将面临同样的激烈竞争。
对于一个思维习惯上力图回避风险的山东普通家庭而言,最有性价比的选择也就不言而喻:
考公务员去!

对公务员、国企编制的痴迷,是当代网友给山东人打上另一大标签。
考公培训机构流传着这样一种调侃的说法,全国公务员的三分之一是山东人。这个数据当然不能当真,但足以反映出山东人在业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说在其他地方,当地就业被跨省考公制度改变,那么在山东,这一实际情况则是山东人改变了考公制度——
2019年,全国其他地区公务员的最低面试分都在120-130徘徊:

但山东的最低面试分,最低却都是从145.2分起步。
考公热同样是山东人内卷的一大标志,“闯关东”的故事再次上演。
由于竞争压力的蔓延,每年等到公考时,在省内无法竞争到公务员名额的山东人,往往需要挤破头跑去外地公考,才有希望剑走偏锋赢得出路。
在从商丘开往郑州的快车上,山东考公人也许会晚点,但永远不会迟到:

就像是苏联人曾经支配过国际象棋一样,山东人也一直以来盘踞着考研帝国中至高无上的宝座。
所有山东考公大军经过的地方,往往只会留下两样东西:
一缕缥缈的尘埃,和一群考不过山东人、命运同样缥缈的河南江苏湖北湖南人们。

也正因此,许多曾经被山东人搞崩心态的本土考公人,都曾在网上公开辱骂山东人。毕竟在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但全国都有着共同的敌人:“山东考霸”。

面对这些谩骂,山东人不难过是假的,但在反驳的同时,现实却从未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前段时间,互联网流行着一个热词,叫小镇做题家,特指那些从小苦苦刷题,接受填鸭式教育的小镇青年,终于考上985,却因为阶级差距产生心理落差,一边哀叹错过了时代红利,一边陷入迷茫自闭的大学生。
但在山东,虽然许多大学生都符合小镇+做题家,但他们却一点都不迷茫。

从入学开始,许多大学生便有着清晰的目标定位:他们读书,考大学,就是为了继续考公务员。
无论学什么专业,哪怕是最后拿到了其他行业的优质offer,在传统山东家长的眼里都不重要。他们对孩子考学只有一个期待:
最终考上公务员。
在山东曾经有一个笑话,“你家的孩子不如我家的,一毕业就去考公了。我家的可念了研究生再考公。”
小镇做题家的现状,限制了许多山东学子的视野与选择,被迫走向了考公的独木桥。而随着竞争越来越残酷,考公潮反倒异化了教育本身,让越来越多的学子从接受教育之初,就沦为了考公机器。

山东人为考公付出着更多努力、奔赴着更多城市,却很难说为此而过上了更幸福的生活。只有互联网上的白眼、声讨和地图炮,源源不断向他们轰去。
这不免让人疑惑:山东人为什么如此痴迷考公?

大而化之的解释,是山东社会文化总体上趋于保守,“官本位”思想浓厚,继而可以上溯到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但是,现实指向着一个更具体、更理性的答案——
在平均收入整体偏低时,吃体制饭是最靠谱的职业选择。

从数据来看,山东gdp在全国排名一直靠前,稳定在广东江苏之后的全国第三,凭什么说山东人收入低?
因为,gdp并不能代表一个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

尽管广东和山东的gdp差距并不大,但是和广东相比,山东的gdp主要来源于国营重工业和传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民营服务业,是全面落后的。
高新产业的出现,高度依赖于中心城市对整个地区资金、人口、高校等资源的虹吸效应。
但山东省内青岛、烟台、济南多极均衡,产业、人口高度稳定,阻碍了如成都、郑州那样具有活力的中心都市诞生。
所以,即便gdp很高,但因为产业模式传统,效率偏低,省内人口众多,民众的收入远达不到相当于gdp排位(全国第三)的水平。

第三产业的低迷、难以提供高薪和多元的岗位,使得山东年轻人的职业选择非常单调。想干点拿钱多有趣的
山东人为何如何如此热衷、沉迷于考研、考公务员高考研究生_网易…(如何评价山东人)插图
工作,就得走出山东。
同样的原因,也直接导致山东社会在文化、思想和生活预期上高度保守。
因为缺乏新兴产业和大都市带来的多元视野,山东家庭对体制、编制的偏好显得尤其突出。其实,这本是市场经济繁荣之前全国各地的常态,只是山东人顽固地将其维持到了今天。
1980年代初期,人们心目中一个典型的“单位”,往往是指国企工厂、政府机构、或者大学。这些以终身雇佣为核心的单位,就是所谓的“铁饭碗”。

这个现象尤其体现在八十年代国企工厂扎堆的东北,
大部分的国营职工,可以说是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工厂
不管收入如何,一旦有了公家编制,往往意味着一个人“这辈子就稳了”,就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及更健全的公民权利。

比如各地的石油小学,
就是大国企、大机关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
90年代的国企转制和大下岗,丝毫没有影响山东人民对于编制的渴望——就和东北等地一样,一些老厂垮了,人们反而更加羡慕那些不会垮台、背景深厚的大机关。

改开以来,当地并没有催生出足够有冲击力的新兴行业,为当地带来新的机会。有追求和活力的年轻人只得向外流出,把本地社会的主导权留给了老一代人。
于是,地方社会依然保持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底色,垄断国企职工和公务员依然是人们仰望、钦羡的职业。公务员=人上人的思维定式,牢固镌刻在山东老一辈人们的脑海中。

他们依旧拥有高收入,占据社会主导地位,更加固化了老一辈山东人对编制的信任与向往,并不断诱惑着无数试图改变命运的普通家庭。

考学内卷和考公思维定式的最终结果,是山东的就业环境也因此受到了内卷式打击.
知乎上有位it行业的答主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引起了许多山东年轻人的共鸣:
他在研究生刚毕业时,就在外地拿了四个offer:杭州银行起薪12万,海康威视起薪17万,上海电网起薪15万,深圳迈瑞起薪18万。如今是他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在一家小公司,年薪又翻了几倍。
然而,就在前段时间想回山东工作时,他才发现:
自己作为一个四年经验的程序员,在山东,竟然还很难找到自己毕业时第一份薪资水平的工作。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考学内卷和新兴产业不发达的大前提下,山东从不缺乏“高水平技术人员”,并且省内普遍工资水准偏低。
根据2016年的官方数据显示,it行业在山东已经属于高薪行业,其中只有“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年薪能到23万。
996现象严重的一线程序开发,在山东境内的平均工资水准也就在六到八千,在北京杭州带过大团队的总监级别,才能拿到20万左右。
而在这样的工资水平下,山东打工人们面临的其他压力,诸如996、加班、狼性文化等,却一点也不会缺席。

于是,热衷于考公、进体制的山东人,顺利实现了逻辑的闭环:比起在“外面”混,还是考公靠谱啊。
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似乎愈发验证着他们的判断:
在就业环境日趋严峻,大城市生活愈发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比起在职场上搏一个缥缈的未来,自带社会地位和人生保障的老家公务员、体制内安稳生活,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山东人也许终有走出内卷和编制迷信的那一天,但至少,不会是最近!
毕竟,在如今这个经历过裁员、买不起房、租房还动不动暴雷的时代,安全感这个词的分量,实在太重了!
作者|老妈蹄花
责编|怀特
排版|语菲
图片|互联网
智慧研习院-直播电商-抖音-快手-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主播-直播-带货-达人-流量-变现-贫穷-经济学-富有-富有-脱贫-山东人-公务员-考研-考公-研究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