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闻考研必考的十大热门事件(下)(嘉兴新闻2018)



2019新闻传播考研群:664663027
新浪微博:@木铎考研

昆山反杀案
1
事件回顾

8月27日晚,江苏昆山市震川路发生一起持刀砍人案件,造成一死一伤。现场视频显示,一辆宝马车在抢道时与一辆电动车发生纠纷,双方争执时宝马车司机刘某龙从车上拿下一把砍刀对电动车车主于某某进行挥砍,途中砍刀不慎掉落,遂被电动车车主捡起,反将宝马司机砍伤。

针对该起案件和视频,网友们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宝马男手持长刀砍人,骑车人在躲避过程中捡起掉落的长刀反击,是正当防卫。也有网友认为骑车人追砍纹身男并致其死亡是防卫过当
9月1日,江苏昆山市公安、检察机关通报了“昆山砍人案”调查处理结果,认定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
分析角度

(1)网络批判背后蕴含了公众对地痞恶霸长期的憎恶愤慨
网络舆论场上,对这位“宝马男”(“花臂男”、“纹身龙哥”)的评价并不是同情,取而代之的是一致的嘲讽和批判。这些批判背后蕴含了公众对地痞恶霸长期的憎恶愤慨。所以当这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通过法律手段得到适当解决后,这个“大快人心”的判决结果实际上是一场法治的胜利。
(2)媒体评论永远不能跑在新闻前面
时评依时事而评,也就是说,须依附于新闻事实。有了新闻报道的事实,才有时评判断的基础。新闻是客观的报道,评论是主观的判断,但评论要想摆脱主观臆断而尽可能保持客观理性,必须以新闻事实为基础,而不是依靠自己的想像。这决定了评论永远只能跟在新闻的后面,根据新闻事实,作出相应的评论和价值判断,而不能跑在新闻的前面,不能作出超越新闻事实的判断,不能根据碎片化的想像去拼凑出一个事实然后大加挞伐。
可在浮躁的新媒体传播语境中,在情绪化的信息逼着人仓促作出判断的压力下,评论常常跑到了新闻的前面。很多媒体在事实远未浮出水面,可在过度追求时效的判断节奏中,各种“根本不关心事实”的评论立刻粉墨登场,竞相表现自己对此事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
(3)政府部门的积极应对及时杜绝了谣言传播和舆论噪音
在这起案件里,除了司法的正义裁决,此次公安、检察机关等其他政府部门也都及时、公开地对案情事实给予了清晰回应。这样有效的手段能够打消了网民的焦虑和恐慌,及时杜绝了谣言传播和舆论噪音。
对热点敏感案件及时作出结论,对于尽早平息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舆论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容易生出各种猜疑和谣言。我们知道著名的邓玉娇案,舆论就是从警方的介入开始,迅速发酵,根本等不到司法审判,舆论就已经形成了高潮,最终给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形象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所以,如果警方不担当,事件很可能会走向难以控制的局面。

3
评论实例

《每一次司法公正都会温润人心》——《人民日报》
《从昆山砍人案看“宜将剩勇追穷寇”》——人民网
《每次法治进步都离不开民众力量》——《法制日报》

《让公平正义成为法治社会的价值标杆》——江苏警方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
1
事件回顾

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在万州区长江二桥相撞后,公交车坠入江中。
事发后,经过细致排查,警方明确15名驾乘人员身份,同时克服水域复杂情况、水深70余米等实际困难,先后打捞出13名遇难者遗体并确认身份。精确定位坠江车辆位置,并于10月31日23时28分将坠江公交车打捞上岸。
潜水人员将车载记录仪及sd卡打捞出水后,公安机关多次模拟实验,对sd卡数据恢复成功,提取到了事发前车辆内部监控视频。11月2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

2
分析角度

(1)相关媒体体未经核实的的报道导致事实真相难以获取
在这次让人错愕的悲剧中,部分媒体未经核实的随意转发和不清楚实情就对当事人人身攻击的网友,无疑对这件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前《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驾驶小轿车的女司机逆行导致公交坠江,不明真相的网友对女司机及其家属进行谩骂、诅咒等网络暴力行为,甚至人肉搜索,由于相关媒体不公正的报道导致网友对“女司机”群体的刻板印象加深,随后官方辟谣称小轿车正常行驶。
这些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其肩上理应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但却被一些“有心人”利用制造舆论压力。媒体本身也为了点击量一味追求眼球效益,对一些信息不加核实便公布转发。甚至对一些诸如“女司机””等夸大的字眼不断渲染宣传激化矛盾,暗含主动召唤舆论暴力的目的。
这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如果不加控制,不经审核的媒体和网络舆论暴力的滥用会造成多么可怕的结果。媒体工作者业要追求新闻专业主义,本着尊重事实、客观严谨的态度严谨地还原事情真相,对于新闻事件客观、公正的去报道,引导大众去思考事件背后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用良心去传播有价值的新闻。
(2)自媒体推泼助澜将不公正舆论推向高潮
此次事件中,自媒体的推波助澜是舆论走向的重要原因。正如人民日报微评:越是众声喧嚣,越需善于求证。可惜是的在这次事件中,不少从业者在事实清楚之前,为了提高自身媒体的关注度而过度迎合受众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而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在核心事实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就大肆报道“女司机害死一车人”等等耸人听闻的新闻。
激烈的媒体生存环境是产生这样现象的客观因素。改革开放后,媒体’事业性质和企业管理的属性得以确立,由此各家媒体也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媒体走向市场后,必须尽可能多地抢夺有限的受众群体,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竞争更加激烈、为了迎合受众、追求业界所谓的轰动效应,不少媒体有意对新闻事件的元素夸大其词甚至直接策划新闻,这些都是有悖新闻规则的,也反映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媒体工作者道德意识的缺失。
(3)警惕“人肉搜索”的滥用
“人肉搜索”是此次风波中另一个惹人争议的地方。无论是前期的女司机,还是事实真相出来之后的女乘客,网友们都将自己的私人感情用人肉搜索的手段宣泄出来。
人肉搜索”在方式上,其实就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就像网络蜘蛛人,通过蜘蛛爬行的方式获得每个节点的信息。人肉搜索原理,即通过人传人的方式来进行传播罢了,这种方式自古就有。只不过网络把这种方式的效果和可能的后果数级放大了。
网络是一种传播的技术手段,只有正当的使用这种技术手段,才能带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便利。“人肉搜索”能够起到正面的作用,但是,就像刀,本身会有两面性,可以切菜,当然也可以杀人。不应该简单地把“人肉搜索”定义为就是侵犯人的隐私权,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
评论实例

《不形成制度正义,类似悲剧便难断绝》——人民微评
《规范司机应对是当务之急》——澎湃新闻
《十五条鲜活的生命倒在情绪的利刃之下》——《新闻晨报》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折射出网络暴力和性别歧视》——《看客》

中美贸易战

1
事件回顾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3月22日决定对中国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中方随即宣布拟对约30亿美元商口加征关税 。
2018年7月16日,美国将中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指称中国政府针对美钢铝232措施实施的应对措施不符合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中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相关规定,不得不采取进一步行动,以平衡美钢铝232措施对中方造成的利益损失,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018年9月6日下午举行的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时指出,美拟对华2000亿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商务部明确回应将反制。
9月9日,中方向世贸组织提出了贸易报复授权申请。
2018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
2018年12月1日晚,王毅在会上说,中美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
12月6日,华为公司cfo孟晚舟被加拿大方面无端拘捕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

2
分析角度

(1)中美经贸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全面发展,经贸合作快速推进,已经形成了优势互补、利益交融、互利互惠的贸易格局。中美经贸关系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经贸关系稳定与否,不仅事关中美双方利益,也事关世界发展。
(2)中国应相机行事维护国家形象
中美两国“贸易战”究竟鹿死谁手还未可知。现在美方已发出不少挑衅。中国应相机行事;倘若美方实施贸易制裁,中国需要先发制人,被动应对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损害中国形象。比如,中方可对境内美国企业开展全面调查,并准备好制裁清单,同时对美国出口的产品采取调查等。
事实上,中国不担心美方对中国发起贸易调查,更不担心贸易制裁。在中美两国贸易关系上,中方并非可以任意敲打的对象,主动发起挑衅,美国必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此的表态:“打贸易战没有前途、只会双输”。权衡利弊,奉劝美国贸易代表,还需慎重决策

3
评论实例

《理性认识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人民日报》
《中美贸易战,化解“战火”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澎湃新闻
《开打贸易战,美国是搬石头“砸自己脚”》——《新京报》
《再度挑起贸易战 美国失道寡助》——《中青报》

d&g设计师辱华

1
事件回顾

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g发布“起筷吃饭”视频涉嫌辱华,11月21日又有一网友与杜嘉班纳设计师兼创始人的聊天记录曝光,其中设计师语言充满对中国的不尊重,引起公愤。
d&g设计师此举引发舆论巨大反响,原本打算在21日晚上在上海举办的d&g时装秀出席的一票明星,章子怡、陈坤、吴宣仪、李冰冰、黄晓明、王俊凯、霍思燕等纷纷在微博发声,宣布退出时装秀。
11月22日,淘宝等电商平台多家海外代购d&g品牌的店铺表示,暂不接受订单。包括天猫、京东、网易考拉、小红书 以及闲鱼等电商平台均已下架d&g相关商品与内容。随后d&g在社交媒体ins上发表声明,宣称对中国“怀有爱与热情”,大秀取消对品牌和所有工作人员“都很不幸”。
11月23日下午,d&g官方发布道歉视频。视频中两位设计师表示:面对我们在文化上理解的偏差,希望得到你们的原谅。并在最后用中文说出了对不起。
但是随后,d&g官方把ins上介绍主页的道歉视频的链接删掉了。

2
分析角度

(1)辱华的言辞激起了所有中国人的民族情感
d&g设计师严重辱华的言辞激起了所有中国人的民族情感,也难怪此事会引爆舆论,引发如此声势浩大的一场风波。如今d&g的辱华言论,这种涉及到民族和国家底线的问题上每个中国公民都绝不让步。
事实上杜嘉班纳设计师,并不是今年第一个侮辱中国的国际名人。今年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瑞典警察辱华事件后期,瑞典瑞典电视台《瑞典新闻》的一个栏目中,播放了一段长达一分半钟的辱华视频。首先,出现在视频里面的中国地图,不仅没有台湾,还缺少了部分西藏地区,这就严重侵犯了中国领土完整。节目中甚至有节目组制作的一个专门针对中国人的旅游注意事项短片,蹩脚的中文配音,公然煽动反华情绪。
这些媒体和名人,最让人不齿的是就是一边在开拓中国市场,一边却发表这辱华的言论。一边赚着中国人的钱,还一心觉得中国人是“二等人”!
(2)一个诚恳的态度是良好公关的第一步
事情爆发之后,相对微博上正面刚的明星和模特,d&g官方的回应就显得轻飘飘的。设计师本人和d&g官方发文称ns账号被盗了,网传的对话并不是他们本意,他们还是“love china”的。微博官方账号也发文称:我们非常尊重与热爱中国和中国文化,并为这些不实言论而表达最真挚的歉意。
但是账号被盗如此拙劣的借口,实在是让人不免觉得有些可笑。危机公关最重要的就是犯错方的态度,一个诚恳的态度是良好公关的第一步,品牌方还是应该从自身找问题,应该去审视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存在不妥之处,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就像是去年一度被视为餐饮界标杆的海底捞,因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是在海底捞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三个小时后,这家知名餐饮企业给出了一个堪称“危机公关范本”的声明。简要概括为:“锅我背、错我改、员工我养”。结果不仅没有造成品牌的危机,反而引来一片赞誉。

3
评论实例

《dg辱华事件:除了愤怒我们还应思考些什么》——《新京报》
《不尊重他人者只会被抛弃》——《人民日报》
《账号被盗是最蠢的危机公关口径》——砍柴网
《除了谴责我们还需更自信》——《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1
事件回顾

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基因编辑双胞胎女孩近日在中国健康诞生。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消息一经公布引起巨大震动。
疑似对该试验进行医学伦理审查的医院称申请书签名可能是伪造,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表示该项试验进行前并未向该部门报备。120多位科学家通过《知识分子》杂志官方微博发布联合声
2018年新闻考研必考的十大热门事件(下)(嘉兴新闻2018)插图
明,表示强烈谴责。
11月28日,中国学者贺建奎现身正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参与主题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演讲和讨论。贺建奎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的争议表示歉意,随后进行主题为“利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鼠、猴、人胚胎的ccr5基因编辑”的演讲。
一些中国科学家发表联署声明,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表示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2
分析角度

(1)高铁乘务法制不健全和执法人员的懒政思想
全球范围的科学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做出近乎一致的反应,当然不是偶然的。基因学领域的每一个行为都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社会的风险,而不应将小团体的利益置于全人类的安全利益之上,这个伦理我们所有人都看得懂,而贺建奎的行为显然有悖这一伦理。
就像反对这一实验的科学家们所指出的,贺修改的是两个正常胚胎的基因,那两个孩子在出生前并没有面临必然得上艾滋病的风险,他的实验不是为了挽救这两个孩子生命而采取的最后手段,而是为了自己的“科学成就”。他没有首先在科学家共同认可的平台上探讨自己的实验,而是直接向大众媒体发布消息,我们有理由认为他更看重出名,追求轰动效应。
(2)健康科技议题对媒体提出更高要求
这些年来,健康科技议题频繁呈现于观众面前,引发全民关注与热议。近期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也经历了一次新闻反转,从最初的成就报道,到自媒体的质疑,传统媒体的调查求证,专业人士的科普……多方合力揭开疑团,报道真相,普及科学观念。
科学传播主要特定组织借助一定传播渠道,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以提升公共的科学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传播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个人或组织得以借助社交媒体发声,成为科学传播界的“网红”。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也不断拓宽。科学传播的语境越来越社会化,科学新闻开始从传统上“翻译”科研成果向探讨科学的道德伦理,科学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以及争议性话题转变。
(3)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积极介入科学传播活动
在这次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除了要谴责背后存在的伦理问题,更应该看到众多科学大v在此次争议中不断为不知情的网友科普、答疑相关知识,即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积极介入科学传播活动。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科学传播仍然存在主体泛化、传播内容混杂、新媒体科学传播人才匮乏等困境。
科学传播会涉及到共识性问题,比如病人打疫苗的好处和风险。它也会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性争论——科学引发的伦理、道德或政治问题,比如转基因问题。科学传播中伴随着高度的伦理责任,发布信息和发布方式,也与人们的价值观、信念和角度息息相关,它会影响人们的观点、态度和行动。

3
评论实例

《科技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人民日报》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理性比煽情重要》——《环球时报》
《生物技术创新需设“禁区”》——《新京报》
《基因编辑婴儿?对不起!世界没有做好准备》——《东方卫报》
编辑 |安安学姐
策划 | 安安学姐
主编 |duty学长


【木铎微课—新传专业课应试技巧及考前准备】
报名啦!!!
课程时间:12月16日(周日)21:00-22:00
报名方式:
(1)已经购买木铎课程或资料(院校资料/热点书/押题卷)的同学,请凭淘宝五星好评截图/cctalk订单截图找淘宝客服学长免费领取课程入场券。
(2)未购买木铎课程或资料的同学,可以通过以下链接↓报名课程,价格:19.9元。
https://www.cctalk.com/m/group/82674595?xh_preshareid=eb941b8e-41e4-4446-9582-0db60abc5a5d&xh_fshareuid=77520304&channel=copy&platform=pc


2019考研的同学,因为木铎考研1、2、3、4、5群人数均已达到2000人上限。之后入群同学请加【2019新闻传播考研6群,群聊号码:664663027】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加群。相关消息,都会在群内通知。


「木铎考研」
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

新浪微博:木铎考研
墨墨学长微信:modestkun0917
2019新闻传播考研总群:66466302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28